促进大学生创新学习的要素分析(2)
如果太过强调唯书、唯师,而没有突破的精神,没有怀疑的精神,则不会有创新精神,更不会有科学知识的发展进步,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还必须有相应的土壤环境。在我们的周围要有包容的精神,允许其他的想法存在,改变现在教育中标准件式的方法,而采用有利于创新学习的启发式教育,向崇尚科学精神、学术上有包容精神的方向转变[2]74。
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有时就要冲破原有的束缚,打破原有的格局,这要求有创新的环境,使学术思想有生存的空间。充分尊重提出的不同观点,在创新上允许出现错误,设想哪能提出的新观点、新思想方法都正确呢?必定是有一部分符合现实的,但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这部分的创新就不可能被挖掘出来。
(二)通过创新学习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到一定的程度,要有一定的风范,那就是不随波逐流,敢于坚持真理,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世俗、迎合社会。敢于坚持真理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那么的不易,创新是那么的可贵,如果有了创新还不敢坚持,甚至刚一出现就被扼杀掉了,如何能有创新,如何能发展?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真理的过程,创新必然会对旧有的思想观念形成冲击,因此会受到冷落、嘲讽,此时有一份坚持的信念就更加可贵,要耐得住寂寞,不为外界的迷惑而放弃追寻的过程,要坚守一份淡泊,坚持反复的研究。
创新本身就是突破原有的内容,招来反对及质疑也是正常的,因此必须敢于坚持发现的思想、观点或方法。在学习中敢于怀疑,敢于提出假设,并能提出新的解决办法,要求有在挫折面前不灰心的精神,在学习上不仅有吃苦的精神,还要有坚持理想的信念。有学习的热情、有创新的信念也是支持创新的内在动力,有动力才能自觉地克服种种困难,而不断地向目标努力,没有动力就没有追求理想的干劲。
(三)适应转型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现有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方式问题,首先是所学可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再有就是学生鲜有创造性,不能善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工作。
从事高等教育本身就有几种可能的情况:一是平淡的教育方式,反正是按教学大纲教完了事,不去积极思考培养具有什么知识结构的学生。二是拓展的教育方式,不仅按教学大纲做好教学工作,而且积极思考在教学中安排什么样的课程使学生更能适应转型的社会。三是积极热情的教育方式,不仅做好基础教学工作,积极思考适应社会经济转型需要的课程,而且还努力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不仅掌握时代需要的知识,而且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生将来在工作中,面临的工作各种各样,遇到的情况也是千变万化,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才能应对变化的现实,才能在工作中开拓性地工作。把创新学习融入教育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企业技术升级换代的需要,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市场的占有率,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在新的时代必须研究的课题[2]73。
(四)促进教学管理改革
要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还要着手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为学生创建一个灵活宽松的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发挥,使创造个性得到发展[2]73,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要开展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有创新的干劲,才能有创新学习的具体行动。
学校要通过相关的改革,凸显对创新学习的重视,在教学体系中注重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体制上发挥这样的功能,有相关的职能部门应组织开展这项工作,宣传典型,强化理念,营造氛围,形成追求创新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这样的追求。
促进高校对学生考核方式的转变,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知识的使用中有思考、有创新,并可能提出新的观点[3]37。争取在课程调整时,综合考虑课程的因素,既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考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有创新的基础。
三、促进创新学习的要素探究分析
(一)创新学习要有扎实的理论及相关的多学科知识
创新学习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有利于创新学习的知识,还要有深入探究的学习精神。培养敢于冲破各种常规思想的精神,敢于推论与猜测。没有基础的所谓创新往往是靠不住的胡思乱想, 而学好基础、打好基础才能孕育创新。有了创新意识的引领,基础才能具有内在的活力。
信息革命加剧了许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多学科交叉渗透也是新兴学科的产生基础以及重大创新的突破点,更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要广泛涉猎,更要加强学习,以消化更多的新知识。要以多元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鼓励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合理知识框架和结构[3]37。博览群书丰富自己,刻苦努力,开拓视野,从多学科知识中寻找灵感,通过多学科交叉实现创新学习。
宽厚的基础和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 知识彼此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并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能力, 迸发出创造力, 实现智能的飞跃,从而产生创新能力[2]73。为了创新,必须打好多种知识结构的基础,然而众多的新知识是没有办法一一学习的,必须能够选取恰当部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便起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作用。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