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赤峰地区辽代、清代时期的佛教寺庙文化调查(2)

时间:2014-12-22 09:24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雪莲 点击:
 
  2.寺庙宗教活动。前面提到的12个寺庙从农历正月开始一直到十二月都按照传统的礼佛活动举行常规的诵经活动和大法会。
 
  3.寺庙经济来源。政府的扶持性政策的拨款、划归土地或划拨一定数量的牛羊作为寺庙的财产以维持喇嘛们的生活和培养宗教接班人等。在册的喇嘛每月发给一定数额的工资,还有就是佛教信徒们的捐赠,以寺养寺。罕庙等寺庙还有自己的商店和蒙医院的收入作为寺庙的补充。
 
  4.寺庙建筑特点。赤峰市区域内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分为宫殿式和藏式,以宫殿式居多。藏式多集中于阿鲁科尔沁旗和巴林右旗,其他旗县绝大多数为宫殿式。
 
  藏式建筑是西藏佛教建筑的主要形式。它的外形一般呈平顶梯形,多半是石头垒砌而成,墙体非常厚,而窗子又很小,因此建筑外形给人非常浑厚稳重的感觉。由于它一般都依山而建,所以建筑物显得很高大,为了消除建筑本身单纯的倾向,在墙身上增加了许多横向的饰带,使建筑显得层次很多。在底层的前郭部分是一排排的瓜楞柱,柱头部分雕刻立体图案,上面撑托着粗大的椽木。在墙体上方,一般多有棕红色的饰带。按教义规定,格鲁派的经堂和塔要刷成白色,佛堂要刷成红色。方形的窗框和大门洞凹入部分也都涂成浓黑色,给人以深邃神秘之感。在主要的殿顶正中装有镏金的铜法轮,两旁有对卧的金鹿,象征着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首次说法,初转法轮。大殿里柱子林立,密梁平顶,经幡、飘带、帛画密密层层,使殿内显得幽暗神秘。其建筑还有一个特点,即以佛殿和大经堂为中心建筑,各扎仓和活佛府、僧众住宅等都围绕着主体建筑而分部,加上寺庙一般建筑在山麓台地上,各附属建筑还要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因此,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群高低错落,富有变化,不强调布局的对称。赤峰市区域内阿鲁科尔沁旗的罕庙就是藏式建筑。
 
  宫殿式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风格在赤峰地区居多。其主要特征是纵轴式布局,即将寺院内的各主要殿堂布置在一个纵轴上,每个主要的殿堂左右各有一座配殿,从而形成四合院格局。赤峰市区域内翁牛特旗的梵宗寺,宁城县的法轮寺,巴林右旗的荟福寺,喀喇沁旗的福荟寺、灵悦寺等都是这一建筑形式。
 
  二、调查的结果分析
 
  赤峰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文化在经历了1956—1958年的宗教改革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才呈现出复苏的迹象。现今,由于21世纪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已不是从前观念下的藏传佛教寺庙文化的原貌,与以往的藏传佛教寺庙文化相比较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喇嘛人数少、年龄结构出现断层和呈年轻化趋势
 
  喇嘛对藏传佛教寺庙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的程度不高,这大大制约着藏传佛教寺庙文化在社会信教民众中的影响力。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宗教的存在和影响力直接依赖于教职人员的素质和数量。赤峰地区比较有影响的、常规举行礼佛活动的藏传佛教寺庙有12座,有175名喇嘛,其中包括活佛3人,住持喇嘛10人。
 
  历史上的赤峰地区藏传佛教寺庙整个的人员组织状况,无论是喇嘛的数量、总体水平还是年龄结构都比较规范合理。而现在人员组织状况就要差很多。喇嘛的数量,在档案上注册的喇嘛只有175人,包括活佛、住持喇嘛。而常年住寺的活佛喇嘛只有3人,可见喇嘛的数量太少。在年龄结构方面,以阿鲁科尔沁旗根丕庙为例,现有喇嘛年龄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19岁。其年龄结构显得过于年轻化。至于喇嘛的佛学素养,对佛教的经、律、论有所研究,有较深造诣的喇嘛不多,精通佛学、熟悉主要经典、富有建树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就是比较懂得佛教真谛、义理、制度者和精通藏文的人数也是不多。其中很多人是粗懂藏文佛经,只能背诵些经文,知道一些戒律、礼仪、宗教节日等。造成这种原因的是大多数喇嘛接受教育的时间短,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研习佛教文化的能力低下所致。藏传佛教寺庙的新老喇嘛之间出现断层。在现代化和开放的时代凤气下,早年与世隔绝的佛教寺庙现今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原本佛门净地,如今却成为火爆的旅游市场。佛教寺庙怎样保持它的净土本色,已成为当今藏传佛教寺庙所面临的最大考验。
 
  (二)喇嘛的生活比较世俗,思想观念也比较开放
 
  与历史上喇嘛们相对封闭而多少带有一些神秘和神圣色彩的生活相比,现如今喇嘛们的生活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世俗化倾向,笼罩在以往喇嘛生活中的神秘面纱业已脱落。
 
  喇嘛生活的世俗化倾向除表现为一般意义上喇嘛的消费方式和内容与普通民众的日趋接近外(如交通便捷离城镇比较近的寺庙已经有电脑、电视和网络,喇嘛们也在使用手机),还表现出了与以往历史上喇嘛生活所不同的一面——庙里有的喇嘛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他们扮演着宗教职业者和世俗人的双重角色,过着一半是神圣的宗教另一半是完全世俗化的生活。这种现象在藏传佛教寺庙的喇嘛生活中已经并非个案,成为普遍现象。这与历史上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被拆毁,僧侣被遣散还俗。这不仅破坏了宗教赖以存在的人员基础,也给喇嘛和信教民众的心理留下了阴影。以至于在党和政府颁布了新的宗教政策后,很长时间内没有还俗的喇嘛愿意再回到寺庙从事宗教活动。因为宗教信仰的传统的断裂和现代化现实生活的诱惑,年轻人一般也不愿意到寺庙出家当喇嘛。致使寺庙后继少人或无人,造成空有庙而无喇嘛的局面。为了延续寺庙的宗教仪式,只能聘请已经还俗的喇嘛回到庙上来主持宗教活动。
 
  (三)宗教活动少,仪式简单,而民俗色彩浓郁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