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论苏辙《老子注》对儒、道的融合

时间:2014-12-16 10:25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刘海霞等 点击:
  [摘 要]苏辙《老子注》对《老子》的诠释,并未严格遵守《老子》文本,而是进行了重大改造,其目的是“六经注我”,创造三教合一的新思想体系。苏辙融合儒、道的表现在:调和了儒、道关于仁义礼乐的争执;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道家的贵阴柔思想融于一体;借《老子》探讨儒家的性命之学;融合儒、道的圣人理论。

  [关键词]苏辙;老子;儒家;道家;儒道融合

  引言

  《老子》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从问世之初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最早的解释《老子》的专著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从那以后,历朝历代都有很多学者研究《老子》。其中,北宋学者苏辙所著《老子注》是比较重要的《老子》注本。该书最大的特色在于以《老子》为基础,融儒、释、道于一体,试图实现三教合一。本文专门就苏辙《老子注》对儒、道思想的融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调和儒、道关于仁义礼乐的争执

  通行本《老子》强烈反对仁、义、礼、圣、智。比如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三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仁、义、礼、圣、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要想融合儒、道,首先就要解决这种冲突。苏辙采取的方法是:

  (一)区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不同作用。

  儒家思想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君臣夫子之间,非礼法则乱”[1](P93)。道家思想以出世为主,可以让人“心存至道,虽为天地师可也,而以之治世则乱”[1](P94)。儒、道各有所长,圣人应该融儒、道于一体,“中心行道,而不毁世法”[1](P94)。这样,苏辙就从整体的高度上为儒、道融合奠定了基础。

  (二)肯定仁、义、礼、圣、智的正面作用。

  只有圣智,才能了解“道”:“非圣智不足以知道”[1](P24)。仁义恰恰是孝慈的必要条件:“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仁义所以为孝慈也。”[1](P24)礼能彰显忠信之美:“礼立而忠信之美发越于外”[1](P48)。

  (三)解释老子反对的仁、义、圣、智的涵义。

  苏辙指出,老子反对的并不是真正的仁、义、圣、智,而是有名无实的假仁、假义、假圣、假智,即“以巧胜物”[1](P24)的假圣智,“窃仁义之名以要利于世”[1](P24)的假仁义。

  (四)分析孔子重视仁义礼乐、老子反对的原因

  苏辙认为,“道”是形而上的道,更为本质;仁义礼乐是形而下的器,更为易懂易行。两者都是真理,只是侧重点不同。老子“绝仁义、弃礼乐以明道”[1](P25),是害怕道被器掩盖,而非仁义礼乐真的不好。孔子明白,“道”不是常人所能把握的,人们容易“为道之所眩”[1](P25),所以提倡更为易懂易行的仁义礼乐。老子和孔子都有忧世之心,他们的思想可以互相补充,而非截然对立。于是,老子和孔子、“道”和仁义礼乐,就成为真理的两面,只有合二为一才能更好地掌握真理。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