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中《循环经济促进法》之所以得不到良好实施的一个因素是该项立法无法与包括《清洁生产法》等既有法律体系进行衔接、配合。这种现象反映出在《循环经济促进法》设计和制定过程中,过分注重一项立法的价值和目标,忽视了立法和法律作为规范性系统的意义。立法和法律不单是特定价值和目标的宣示和实现,更是一个规范性的系统,具有体系结构的意义。因此,不能以各自独立的政策的视角看待法律,而应注意到法律规范的体系性。如果说政策是面向问题和目标的,那么法律就是面向规则和体系。这就需要由法律专家运用法律术语和专门技术进行提炼和设计,并使之能够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相互熔融,不发生竞合冲突。
(二)政策法律化的路径
公共政策如要转化为法律,就需要在方案及制定的中间环节,对公共政策方案进行法律概念、语言的翻译和转换,并在既有的法律体系内进行再调整,以便能够与既有法律体系完全协调、融洽。这种朝向法律的翻译和转化,即为本文所说的政策的法律化过程。具体而言,政策法律化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注重学科的专门化及分工。在公共政策主要是自然科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为主;而在进入正式的立法程序后,则应围绕法学为中心,兼顾、吸收及转化其他学科的各种因素,此即从政策等话语向法律话语转化,实现不同学科知识间的分工与协作。
其次,重视立法的准备和法律论证。《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困境,正是源于其在立法过程中的准备不足及法律论证不够充分。这项立法,相较于《物权法》等立法活动,显得过于简单、仓促。
第三,转变政府导控立法的思维和实践。仅存在于文本之中、宣导意义大于可实施性的政策性立法,实质上混淆了法律与政策、法律文件与政府红头文件的区别。本来可以通过政策性政府文件做的事,被以法律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势必造成法律本身的不协调、不可操作,从而危及法律的权威性本身。然而现实中由于立法被政府及其各个职能部门主导,环境立法很大程度上是行政性立法。对行政机关而言,不论行政立法还是政策文件,皆为实现其行政管理职能的手段和工具,从而容易将法律与政策混同,造成法律政策化。因此,我们应限制立法的行政化。
[参考文献]
[1]孙佑海.循环经济法草案起草的台前幕后[J].中国人大,2007,(18):16~19.
[2]LuChen.SeveralProvincesHitbyHeavyPollution[EB/OL].(2012-6-12)[2012-7-10].http://english.peopledaily.com.cn/90882/78
43910.html.
[3]于猛.我国矿产资源浪费严重[N/OL].人民日报,2007-06-14(02)[2012-9-21].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5862641.html.
[4]赵沛楠.建筑垃圾资源化难题待解[J].中国投资,2010,(08):74~76.
[5]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潜力巨大[EB/OL].(2012-6-12)[2012-9-21].http://www.stats.gov.cn/was40/
gjtjj_detail.jsp?searchword=%D1%AD%BB%B7&channelid=5705&record=8.
[6]张鹏飞.长治市郊区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J].大众标准化,2011,(08):55~58.
[7]殷理田.关于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EB/OL].(2012-6
-13)[2012-9-21].http://www.jconline.cn/Contents/Channel_3521/2009
/0420/208970/content_208970.htm.
[8]江苏省统计局.宿迁市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取得阶段性成效[EB/OL].(2012-6-12)[2012-9-21].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_
detail.jsp?searchword=%D1%AD%BB%B7&channelid=5705&record=16.
[9]孙佑海,丁敏.<循环经济促进法>有效实施的思考和建议[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2):6~9.
[10]孙育红.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起步阶段: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研究,2004,(11):42~44.
[11]于雷.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阻碍性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9,11(1):126~128.
[12]吕凯,宋美琳.我国农村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法学,2010,(02):61~66.
[13]解振华.循环经济从理念到行动[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2(2):5~7.
[14]王松苗,王丽丽,程丁.循环经济促进法:“三审三读”背后的故事[N/OL]检察日报,2008-09-01(05)[2012-9-21].http://npc.people.com.cn/GB/14957/53050/7754018.html.
[15]董溯战,赵绘宁.质疑“3R”、“4R”与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关系[J].生产力研究,2009,(23):119~130.
[16]吕忠梅.循环经济立法之定位[J].法商研究,2007,(1):38~47.
[作者简介]宁伟(1984—),男,河南郑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与资源法研究。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