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层面,政府在促进经济的绿色转型和现代化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政府的监管在环境创新的政治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被看做是环境创新背后一个关键性的驱动力”。⑦罗宾·埃克斯利(RobynEckersley)在探讨生态目标与规范如何与政治目标相协调时指出:“国家依然是推动生态变革最合适也是最有理想的机构,社会能够通过国家这一平台发挥杠杆作用,特别是以重组符合生态可持续性机制的形式。”①需要指出的是,生态现代化的实现主体是多元的,公司、NGO、媒体、公民等都是生态现代化实践中非常重要的角色,离开他们的参与,生态转型和绿色变革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在这里重点强调了政府或者国家的力量,特别是政府在环境问题上的治理能力和推动力,及其环境政策的权威性、可持续性和国际性。
四、生态现代化之批评
生态现代化理论不乏批评者,一些学者质疑单纯的技术革新是否能达成资源保护的目标而更好地保护环境,特别是通过企业自我约束的实践。由于生态现代化并不旨在解构资本主义,而是聚焦于工业领域内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换,卢克·马特尔(LukeMartell)认为生态现代化理论在描述后现代性和环境变化时,缺少“激进主义”,进而导致所谓的“绿色资本主义”。②克里斯托夫(PeterChristoff)也同样指出,生态现代化“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即它使得工具统治和环境破坏,以及政府较少的民主形式继续合理化,为工业和技术的现代性展现前景”。③吉登斯(AnthonyGiddens)也认为,在社会民主主义的思维中,生态现代化将一些主要的环境问题边缘化了,愿望太好而不能实现。④也就是说,通过对市场和技术的肯定,生态现代化事实上消解了对资本主义制度提出的批判和变革的要求。
对于生态现代化最为激烈的批评来自于激进的环境主义者和一些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他们认为生态现代化或者“可持续性的资本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⑤生态现代化的理论注定是失败的。由于生态现代化是基于“可持续增长”这一观念之上,而事实上这在现实中是不能的,因为增长意味着自然和人力资本的消耗,这对生态系统和社会都会带来极大的破坏。萨拉·萨卡(SaralSarkar)在《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Eco-socialismorEco-capitalism)一书中对生态资本主义进行了批评,认为生态资本主义和生态凯恩斯主义都是不现实的,他分析指出:即使国家没有经历经济衰退,只是经济增长率的下跌,政府都会削减或废除福利国家以牺牲穷人的代价来解决财政危机,又怎能期待国家将大量的支出用于环境保护呢?⑥
还有学者将生态现代化理论置于更广泛意义上的现代化维度上来研究,现代化三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功能的差异化、合理化和个性化,但生态现代化话语事实上缺少现代性或现代化一般话语中的很多理论点,例如,生态现代化中就没有很好地反映合理化和个性化。⑦巴特尔(Buttel)也认为生态现代化理论“缺少可辨认的系列条件”,并认为应该将它置于更广泛国家理论意义上考察。①一些研究者还指出生态现代化更多关注生产方面,而对消费的关注很少。虽然斯帕加仑对这些批评作出了回应,但对消费的研究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末端消费者,还应考虑到消费和生产背后的产业链,这些都是理论研究的空白。②
五、结语
虽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生态现代化都面临着批评和挑战,但无疑这一系统化的生态创新是目前最有潜力促进环境保护的形式。生态现代化,或至少“弱生态现代化”③作为一种政治战略已经被很多国家接受。它强化了以知识和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为国家的科技政策注入绿色元素。
具体来说,生态现代化在两个维度上不同于以往关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论述。一方面,这一理论具体阐释了环境的改善从经济角度看是可行的,企业机构和市场机制在生态改善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就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言,生态现代化描述了政治主体在构建新的不同的联盟方面让环境保护在政治上成为可能。④
总之,生态现代化更多地体现为政府主导的多维绿色进程,不仅需要绿色科技的创新,更需要生产和消费方式的绿化。而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现代化作为一种理念和实践应当接受更加激进的结构性调整来推进生态可持续性,而不仅仅是关注普通的能源效率才能走得更远。⑤这场以生态为导向的现代化转型,不仅需要公民和多元市场主体的参与以及环境团体和生态运动的绿色政治压力,同样需要国家的绿色干预。
责任编辑:王俊暐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营养学报》(双月刊)是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营养专业学术性期刊,1956年3...
期刊简介: 《经济论坛》杂志创刊于1987年10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金融》杂志社 出版地:云南...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
期刊简介: 《中国药事》(月刊)1987年创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品生...
期刊简介: 《当代医学》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国家...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