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恐吓犯罪立法例比较研究及启示(3)

时间:2014-03-08 15:48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姜昊昂 点击:

  还有的地区刑法中将恐吓刑法作为侵犯公共秩序的犯罪的规定。

  (四)犯罪客观方面的不同规定

  一是各国对于恐吓行为的理解和界定不一。有的把单纯的使被害人感到恐惧的恐吓行为认定为犯罪;有的则把以恐吓手段强迫他人的行为认定为犯罪;而有的则把上述两种恐吓行为都认定为犯罪。

  二是行为方式上,一般口头或书面方式,明示或暗示都构成犯罪,但是也不乏对特定行为方式进行特殊处理的规定。在英国,用肢体语言使被害人感受到侵害的恐惧就有可能构成威胁罪。

  三是恐吓行为的对象要求不同。有的国家要求加害对象仅限于被害人本人;而有的国家则规定加害对象还包括与被害人有亲属关系的第三人;还有的则要求与被害人有密切关系的人皆可。

  四是恐吓行为的内容上,许多国家都采用列举的方式进行规定。例如,加拿大刑法条文中列举了以杀死、伤害被害人或其所拥有的动物,或者破坏其动产、不动产为内容进行恐吓行为的都构成犯罪。还有的国家则采用概括性的描述方式。例如,法国刑法规定对被害人以实施犯罪为内容相通告进行恐吓威胁的构成犯罪。

  (五)犯罪情节的不同认定

  一些国家的刑法中还规定了恐吓犯罪的加重处罚情节。有的国家规定恐吓行为造成特定的结果要加重处罚;例如,新加坡刑法中就规定若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重伤的或者造成财产被火毁损的处罚比一般的恐吓犯罪更为严厉。有的国家规定对特定的行为手段加重处罚;如德国刑法中若行为人强制他人为性行为或强制孕妇终止妊娠或滥用其作为公务人员的职权或地位的则属于恐吓罪中的情节特别严重。有的国家对特定的目的加重处罚;例如,西班牙刑法中对以造成大范围恐慌为目的而实施威胁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这些国家大多是在量刑上所作的情节严重的规定,反观我国现行刑法中恐吓型寻衅滋事罪中对恐吓行为情节恶劣才构成犯罪的规定则属于定罪情节。

  三、主要启示

  各国普遍将恐吓行为入罪,表明恐吓行为会对精神自由法益造成严重侵害,有必要用刑法对其进行干预。许多国家未在罪状中明确定义恐吓行为,表明恐吓行为内容的解释空间充裕,随着社会客观条件的变化,恐吓行为内容必然呈现出复杂性特点,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也不宜以抽象的概念生硬地定义恐吓行为。我国刑法将恐吓行为置于寻衅滋事罪下加以规制,其量刑幅度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由于构成恐吓型寻衅滋事罪要具备“情节恶劣”这一要素,因此,该量刑幅度具有合理性。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