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化视野下的西方爱情电影(3)
时间:2014-01-23 15:45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杨彬
点击:
次
经典的西方爱情电影中,尽管存在了诸多感性的情节变化,其探究爱情本质的内在逻辑不可忽略。通过情节的合理化发展,自然揭示爱情具有的反功利、反世俗观念束缚的特征。在国内某些流行影视剧中,符号化、物质化、扁平化的情感掩饰了精致的功利计较,爱情关系转移为对权力话语的模仿。我们需要在比较研究中寻找到不同文化语境下“爱情”观念的辩证联系。
[关键词]爱情电影;比较文化;女权主义
历数西方电影,对爱情(而不是对婚姻)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最深刻印象。例如《法国中尉的女人》《西雅图不眠夜》这些经典影片,“爱情”意味着什么得到了深入探讨。尤其是我们站在比较文化的角度,探究西方的爱情电影究竟在思考什么,其内在逻辑为何,中国同类的影视作品为何有所差异,这样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真正去理解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并对多元化背景下中国当下的影视创作给予支持。
以下我们重新审读两部西方经典爱情电影。
在《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电影中,维多利亚时期的查尔斯和莎拉产生了强烈的爱情反应,这一反应是违背功利原则的。
在影片开始不久,查尔斯和富有工厂主的女儿弗里曼订婚,两人门当户对。在19世纪的英国,只有出身上流阶层、受过良好教育的男子才会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从事博物学研究,查尔斯就是这么一位博物学家。从功利原则出发,来自伦敦上流社会的查尔斯会让乡镇工厂主提升地位;富有的工厂主也会为查尔斯博物学研究提供潜在的经济资助。
然而如果查尔斯选择了这位富家小姐(我们借用一下网络俗语“白富美”来指代),他的目的究竟是在于金钱地位,还是在于爱情?这一思考是这部影片最重要的逻辑线索。
影片中反映的爱情是明显反功利的。查尔斯和未婚妻在防波堤旁边散步时,看到了防波堤尽头面朝大海站着的莎拉。当好奇的查尔斯走上防波堤提醒莎拉小心海浪的时候,穿着黑斗篷的莎拉缓缓回头,这一刹那,查尔斯爱上了莎拉。影片中定义的爱情有着先验的、神秘的特征,无从解释。查尔斯几乎陷入了一种偏执状态,尽管会损害他的名誉、地位、金钱,查尔斯仍然不顾一切选择了穷途潦倒、备受孤立的莎拉,这一行为证明了非功利化的爱情是存在的。
莎拉虽然得到了查尔斯的倾心追求(我们同样借用网络俗语“高富帅”来指代查尔斯),然而,如果就这么完成了“小三”的进阶,仍然是一个庸俗的故事。因为莎拉吸引查尔斯的手段似乎来自功利化的动机,毕竟富裕的查尔斯可以为她提供生计和离开小镇需要的金钱。有一段重要的情节是,莎拉在树林中邂逅查尔斯的时候,编造了她和法国中尉的荒唐故事。对于维多利亚时期保守的英国小镇居民来说,“法国中尉”这个符号兼有纵欲和解除道德束缚的双重象征。莎拉在编造这个反讽式的经历时,她的动作也带有引诱查尔斯的意味。事后证明,莎拉和法国中尉的肉欲关系子虚乌有,因为查尔斯发现莎拉是个处女。在这段情节中,仍然保留了对爱情本质的严肃思考:爱情之产生既不是因为功利,也与世俗道德束缚无关。无论对方是贞洁的圣女,还是饱受非议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如果查尔斯和莎拉相爱,他就不能在乎爱情以外的因素。
正是由于要证明爱情的独立性,莎拉成功离开小镇后并没有和查尔斯在一起,尽管查尔斯已经与“白富美”弗里曼小姐解除婚约,付出了名誉和功利上的惨重代价。直到作为画家的莎拉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才重新寻找孤独守候的查尔斯,这个时候,莎拉就消除了贪求查尔斯身份财产而扮演“小三”的嫌疑,由此成就了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
我们来比照国内一些缺乏严肃态度的影视作品:笼罩在豪宅、名车、时装等强烈功利符号下的男女关系极为缺乏深度思考,剧中人物在种种功利陷阱中挣扎、奋斗,表面化的、物质化的情感关系无从掩饰人物内在的贫乏,这些同质化影视剧既不能产生审美观照,也经不起理性推敲,从而成为泡沫产品。
爱情电影通常会有一个固定模式:美丽善良的公主,英俊仁慈的王子,中间会加入许多曲折的磨难,最后出现奇迹般的团圆结局,吃了毒苹果之后的公主会在王子的一吻之下醒来,或者王子终于战胜了喷火的恶龙,把公主带出了黑暗的古堡。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