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特色教育理论创生主体的内在素养研究

时间:2014-01-17 10:51 来源:发表吧 作者:姚玉香 点击:
   [摘要]创生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育理论既是增强教育理论实践指导力的需要,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教育理论的民族特性、提升教育理论话语权的必然选择。而要进行理论的创生,离不开主体的操持和运作,因此,需要其创生主体具备卓然不群的品格素养、博大精深的知识素养以及非同凡“想”的思维素养。
  [关键词]本土特色;教育理论;创生主体;内在素养
    创生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育理论既是增强教育理论实践指导力的需要,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教育理论的民族特性、提升教育理论话语权的必然选择。要进行理论的创生,离不开主体的操持和运作,主体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理论的创生与发展。总体而言,进行教育理论的创生需要主体具备以下素养:
  一、卓然不群的品格素养
  (一)强烈的责任感
  人只有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不但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埋首工作的决心,还具有极强的探索精神,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刻苦钻研、尝试创新。这样的人不是被动地等待着新使命的来临,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目标和任务。在这个世界上,大凡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20世纪以来,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创造出本土性教育理论的教育家都有高度的责任感。如陶行知的高度责任感驱使他在1917年离美返国,并确立了要让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的伟大抱负。他归国后立即投入教育实践,进行教育改革,并最终创生出生活教育理论。再如,梁漱溟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这一狂妄话语背后折射出梁漱溟先生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使命感。正是这种使命感促使他深入考察中国现实,体悟工农现状,最终创生出其乡村教育理论。总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教育理论创生主体必不可少的重要品格。
  (二)彻底的批判精神和怀疑态度
  理论创生是对旧思想、旧观念的突破,因而怀疑批判是理论创生的应有之义,是一切理论进步的动力。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理论,其每一步的发展都是以怀疑批判作为前提条件的。批判是一种理性精神,是对观念、事物以及人们的行为进行反思,发出疑问,深入地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批判精神是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批判与创造的统一,是辩证法的灵魂。而怀疑的态度是批判的前提。一般而言,新思想、新理论的提出总是在对旧思想的怀疑、批判和否定的过程中实现的。理论创生需从问题入手,需要研究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要求以科学的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各种事物,这样才可能使自己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只有具备彻底的批判精神,才能不受前人和同时代人的思想束缚,敢于怀疑,勇于另辟蹊径。当前我国研究者进行教育理论的本土创生,面对五花八门的古代教育思想和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不能盲目地相信权威,追随现有,而要勇于怀疑,理性批判,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理论。
  (三)不畏艰险的创造性勇气
  创造是一个把某种新东西带入存在中来的过程。创造性活动是没有先例的、开创性的行动,所面对的是巨大的不确定性空间。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有着独特的风险与内在的不可预见性,它是变化不定与难以控制的。创新中蕴含着风险,创生活动本身也是冒险。勇气是一种精神状态,是面对机遇和挑战时表现出来的排除障碍、迎难而上的态度。教育理论的本土创生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在其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如创生主体提出的理论由于缺乏共识性,即与当时社会上公认的“理论”不符,甚至矛盾,因而可能会因异于权威而遭到其他研究者的质疑,甚至会因冒犯某些人的精神或物质上的既得利益受到某些外来的打击和否定;另外,作为一个创造者,本身可能会有因循守旧的思维惰性或对新设想的抗拒和怀疑心理等。这就需要其主体具有不惧艰险的创造性勇气,排除万难,不断向成功的方向迈进。没有了这一品质,很可能使创生活动中断或胎死腹中。中国教育学发展史上,进行本土理论创生的教育家大多具有这样不畏艰险的创造性勇气。“在这些活动中,他们表现出高度敢冒风险的坚定意志。他们做好了准备去处理尽管难度大但很重要的问题,而不是去解决容易和没有风险的问题。”[1]
  二、博大精深的知识素养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