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代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众文化
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出现了一种与大众文化合流的新趋势,甚至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实现着向大众文化模式的转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受时代语境影响,从而融入了时代特征,以消解人们对民间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种偏见,如认为它们是落后、过时的象征。这种偏见的形成与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两次文化输入有关。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西学东渐”:第一次是在20世纪初民族危亡之际,第二次是在20世纪末改革开放之后。两次文化输入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其共同点是中国在两次输入中都以仰视的姿态迎接西方文化的到来,也因此导致了国人对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形成落伍与过时的偏见。为了扭转这一偏见,与大众文化相融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条审美突围之路。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市场化生存的需要。当前的文化已经高度产业化,赢得市场意味着巨大的收益,失去市场则不但生存艰难,而且很难拓展影响和维系长久发展。市场的重要性赋予了大众以巨大的权力,因此,文化的产业化也意味着很大程度上的大众化。在市场的诱惑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走向了产业化的道路,有的项目如二人转已经成功完成了产业化,也有的项目正在试图突破。在这种情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会充分考虑到大众的接受、大众的消费,因此也必然或多或少地向大众文化靠拢,至少是添加许多大众文化元素。
与大众文化的结盟是一把双刃剑。本文是在中性的意义上使用大众文化这个概念的。一方面大众文化意味着快餐文化、消费文化,它与文化工业相连;另一方面大众文化意味着传媒文化与视觉文化,它与文化产业相连。在消极的意义上,过度的商业化包装和消费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和原生态褪色,同化于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工业,甚至变质、变调,沾染上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纸醉金迷、道德沦丧的因素。大众文化的特征是媚俗(kitsch)、迎合大众口味与趣味,这就使大众文化流于浅薄和低俗,成为一种快餐文化、流行文化。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俗的,而不是低俗的;是持久的,不是速食的。辩证地吸收大众文化的有益营养,才是正确对待作为大众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和方法。
在积极的意义上,方兴未艾的“国学热”、“民俗热”以及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本身就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处于濒危和灭绝的边缘,如优美动听的昆曲艺术和作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如果不进行模式转换,即使得到了国家的保护也只能沦为博物馆艺术。借助大众传媒、大众接受,使“冷”门艺术“热”起来,与时代结合,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和生长点。在这方面,东北二人转的产业化运作方式和传播模式是一个成功案例。无论在传播手段上,还是内容本身的改革调整上,二人转都适应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它运用现代多种传媒手段,将传统表演方式与现代影视网络相结合,不断扩大影响力。它倡导“绿色二人转”,融合时代元素的同时,又扬弃传统二人转艺术的某些糟粕,不断完善,获得了顽强的生命力。可以说,二人转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为国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作文化产业保护起来并加以开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模式。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既有着对传统的继承,又有新时代下的发展,国家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其途径必然是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民间文化传承人的生机和活力,又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永久的生命力;既要从书面等固定形式中透出鲜活的“土气息、泥滋味”,又要打破地域的限制,不断吸收和融合全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与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以及吸收大众文化的先进性、时代性而避免大众文化的“媚俗”,从而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和原生态。
{1}周作人:《谈龙集·地方与文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2页。
{2}高楠:《中国古代艺术的文化学阐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页。
{3}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147页。
参考文献:
[1]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2]向云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周作人.谈龙集·地方与文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5]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6]翟风俭.从“草根”到“国家文化符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命运之转变[J].艺术批评,2009(1).
[7][法]布尔迪厄.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8]杨朴.二人转与东北民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经济论坛》杂志创刊于1987年10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
期刊简介: 《当代医学》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国家...
期刊简介: 《营养学报》(双月刊)是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营养专业学术性期刊,1956年3...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
期刊简介: 《中国药事》(月刊)1987年创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品生...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金融》杂志社 出版地:云南...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