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学阐释(2)

时间:2013-10-07 09:10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李帅 点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滋养和培育而产生的,这使其自身成为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代表和象征,成为它们的文化符号。一个地区即使由于交通闭塞或地处偏远以及某个民族人口稀少等客观原因而很难被外界的人们了解,也可能由于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声名远播,甚至名扬海外。比如“古渔雁”民间故事申遗,使辽河口大洼县二界沟小镇为公众所认知,也使人们对“古渔雁”群体的生产生活、习俗传统和文化信仰等有所了解;帕特拉和瓦迪拉姆游牧人的文化空间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使约旦这个小国为世界所认识。二人转的情况也是如此,它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或说黑土地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其影响覆盖全国,甚至已走向世界。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具有一种符号性,是确认该地区和民族文化特性的强有力的手段,并成为该地区和该民族的文化符号。

  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成为了地区和国家的一种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是文化社会学的概念,最初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意指“作为资本的文化”,他所提出的文化资本概念,将资本与经济利益的观念延伸到符号、文化以及各种非物质性活动的广阔领域,从而实现物质与符号利益的最大化。文化资本源自文化底蕴,有着先天的传承性,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已经内化为民族品格和民族性情,且与阶级趣味相连。在此意义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源自草根阶层的文化资本。在后消费社会中,人们消费的不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还消费商品的符号价值,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单是文化资本,还是一种符号资本,是“无形文化财产”。简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从过去的草根文化上升为国家的文化符号,成为我国的无形财产和资本。如东北二人转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原初功能是娱乐消闲,但是随着以赵本山为首的东北二人转艺术家群体在中央电视台亮相,东北二人转已经成为东北黑土地文化的形象代表,成为东北地区的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从而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促进东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是同经济实力同样重要而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面对西方的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面对“一边倒”似的西方文化输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是保持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打造民族品牌、守护精神家园与传承民族文脉,并进行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

  三、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

  如果说当下的“国学热”现象主要是对中华传统精英文化和经典文化的传承的话,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则主要是对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和边缘文化的传承,尽管它们的目的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维护中国的文化主权,但其传承对象和传承方式并不相同,前者是通过阅读经典书籍方式的文本传承,后者是通过传承人方式的活态传承。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传承的对象,一是指传承的方式。

  就传承的对象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而传统民间文化又是一种家庭模式的、农耕模式的文化。无论是民间故事、民间音乐等口头艺术,及舞蹈、武术、魔术等体形文化和乐器、节日等行为文化,还是木偶戏、皮影戏等口头与形态并重的综合文化,都不自觉地被家庭文化和农耕文化所构型,渗透着家庭的、农耕的文化元素。如二人转艺术至今大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艺术形式首先是对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继承。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在“民”与“国”之间有一个中介就是家庭或者家族。高楠认为,中华民族是以人伦血缘关系为主的文化特质结构,这样的一种文化空间下,家,作为社会文化单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家,不仅是由土地和家庭建筑围起来的那个宅院空间,也不仅基于血缘关系的若干家庭成员。家是一个文化实体,它有着一套不同于其他社会单位的文化定性,这构成了独特的家文化。{2}综观二人转艺术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二人转的主导形式是“双玩艺儿”,即“一丑一旦”二人“转”,也就是由两人搭配表演,这一“丑”通常由男艺人扮演,这一“旦”通常由女艺人扮演,他们在台上扮演夫妻,而在台下大多也是真正的夫妇,这自然由许多主客观的因素促成,但却是不自觉地对中国传统家文化的继承。家庭有其隐秘性和私人性,二人转艺术以“两口子”的形式将这种隐秘性和私人性向公共空间开放,甚至包含着一些“荤段子”等挑逗性语言和放浪夸张的形体动作,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和窥视欲,说到底还是中国古代稳固的家庭文化背景在起作用。由此可知,包括二人转在内的许多民间艺术形式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对中国传统家文化观念的继承。

  二人转艺术也是对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传承。据国内有学者考证,二人转艺术起源于在远古先民的生殖崇拜仪式和牛河梁女神的圣婚仪式中所跳的野人舞,它是祭司与女神对舞形式的变体。这两种仪式均以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为基础,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发源于两河流域的农耕经济为主导的典型农业大国,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基础就是古代的农耕文明。原始文艺包括神话、舞蹈、音乐等,都与农耕劳动相关,而远古仪式和宗教也与农业生产密不可分,甚至直到今天,各种民间文艺也离不开农耕文化的深厚土壤。在此意义上,农耕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象。

  就传承的方式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靠“带徒传艺”,因此,传承人在非遗保护的过程中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口头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传承人与被传承人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一是家庭内部传承,如父传子、子承父业等,因为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传统是传男不传女,所以对于没有子嗣的家庭,可能通过上门女婿的方式传给女婿;二是师徒传承;三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式传承。多数条件下,第二种是最主要的传承方式,但具体的情况也会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化。乌丙安说:“带徒传艺活动,作为一种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民间艺术传承机制,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技巧的传习方式和民间知识的传授方法,而是悠久的农耕文明时代民间文化特有的传承法则。”{3}这样的传承方式是一种“民间智慧传承”,主要依靠传承人的悟性和灵性去感受和体验,比如中医制药技艺的配方或者所谓的“祖传秘方”的传承等等。它们犹如“轮扁斫轮”的技艺,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因此带有某种程度的神秘性。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