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呐喊》是挪威表现主义大师爱德华·蒙克的代表作。本文从艺术家的个人情结、战后人们的心理和波普艺术符号等方面解读《呐喊》在蒙克生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三个历史纬度中的意义流变,并从哈罗德·布鲁姆关于陌生性铸就审美价值的经典构建理论入手,思考《呐喊》的经典魅力所在。
关键词:《呐喊》意义流变陌生性经典
《呐喊》是爱德华·蒙克于1893年创作的油画作品,是其“生命组画”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幅,也是艺术家作为表现主义艺术大师的扛鼎之作。作品中,艺术家以极度夸张的线条与色彩,描绘了一个在扭曲、变形的场景中,圆瞪着眼睛,双手扪耳尖叫的艺术形象。初看《呐喊》,我们也许不会喜欢,却有一种直逼人心的艺术力量,好比波德莱尔的《腐尸》、凡·高的《星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它们似乎是丑的,打破了我们一贯的审美期待,但“这种丑有着地狱一般的吸引力”,否则不可能横跨岁月的长河,历久弥新。
一、呐喊“情结”的表达
有艺术史学家称,出于对印象主义的不满,蒙克创作出《呐喊》。笔者认为正如蒙克所言:“我不是画我所见到的东西,而是画我所经历的东西。”《呐喊》并非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艺术家的生命体验之作,是其内心死亡与痛苦“情结”的“释放”与表达。探寻蒙克的《呐喊》,强烈的视觉张力背后,折射的是艺术家内心深处无尽的悲苦、孤独、绝望的潜意识精神冲突。
蒙克于1863年生于挪威,从记事起,死亡与痛苦便如影子般随行。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继承了人类最可怕的敌人——有遗传性的肺结核和精神错乱症。疾病、疯狂和死亡是缠绕在我身上的三大恶魔。”5岁时,母亲死于严重的肺结核,15岁时,亲爱的姐姐也因肺病去世,随后,蒙克的妹妹患上精神分裂症,被关进奥斯陆U形海湾附近的疯人院。1889年,家族中唯一身体强健,也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父亲去世,其时蒙克26岁。其后,弟弟安德烈在新婚数月后死去。我们无法真正体验到蒙克的痛苦,但绝对能理解蒙克在日记中的“呐喊”——“为什么我与别人不一样?为什么我生来受到诅咒?为什么一定要来到这个世界?”
蒙克写于1892年的日记向我们揭示了《呐喊》的创作缘起,“我和两名友人在落日余晖中散步,心中感到一股淡淡的哀愁,突然天空变得一片血红,我停下脚步,疲惫地靠在栏杆上,凝视着像剑尖鲜血般悬挂在阴暗峡湾和城市上方的云彩。我的朋友已经走了,我全身颤抖地站在原处,仿佛听到一声尖锐的呐喊割破寂静……”。可见,尖锐的呐喊声,并非客观的存在,却真切地存在于蒙克的精神世界中。在落日的余晖中散步,本应惬意而美妙,而对于不断目睹亲人死亡、始终被肺结核病与精神分裂症困扰的蒙克,“忧虑与痛苦”深入骨髓,奥斯陆峡湾傍晚时分的所见所感是艺术家潜意识中恐惧与焦虑的外化。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中国药事》(月刊)1987年创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品生...
期刊简介: 《营养学报》(双月刊)是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营养专业学术性期刊,1956年3...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
期刊简介: 《经济论坛》杂志创刊于1987年10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
期刊简介: 《当代医学》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国家...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金融》杂志社 出版地:云南...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