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京华不可见,北望意无穷(3)

时间:2014-08-27 12:51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陈炜舜 点击:

 

  山势南台接北台。前人邱陇后人开。独怜御史桥边水,曾照双旌路上来。

  此诗次联的构句与《过林少宰故居》末联颇似。所谓“双旌”,泛指高官仪仗,如唐李商隐《为怀州李中丞谢上表》:“赐以竹符之重,遂使霍氏固辞之第,早建双旌。”然实际上,此位于新竹市的御史桥与前朝御史并无关系。据陈立台考证,御史桥所在之御史崎,实为“牛屎崎”的谐音雅字。相传此处坡度陡峻,牛只拉车行经过,每因用力而遗矢,因而得名。光绪初年,在御史崎南缘跨客雅溪处,造一木桥,号御史崎桥,日据时简称御史桥,至光复后更名中兴桥。盖溥儒途经此处,偶闻此名而兴慨,于掌故则无复考据矣。

  不过,由于政治的形势、时光的流逝,溥儒的故国之思也收藏起来,不再时时呈露,一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态也逐渐形成,这也是其第三类居台诗产生的背景。如其《八堵》诗云:

  带雪摇空壁,翻云撼石楼。浑如巴峡水,远进蜀江流。村女淘舂粟,溪童系钓钩。三年栖瘴海,于此亦淹留。

  八堵位于基隆暖暖区,基隆河由此流过。尽管溥儒看到平静的基隆河还会想到大陆的长江三峡,对于“三年栖瘴海”仍有不甘,但也终于正面宣告自己要“淹留”此地了。进而言之,溥儒甚至在诗内表达出游观经历中的几分自适之情。如《壬辰游汐沚静修庵》:

  汐沚开兰若,求参最上乘。花寮金阁瓦,竹席石幢灯。扫地云随帚,焚香雨湿藤。上方泉落处,孤磬出峻嶒。

  在清冷孤寂的境界中,营造出一派如如自得的禅意,然而诗中的故国意象却也较为淡漠了。王彬谓溥儒居台期间,写了大量的著作,批注了许多古书,“达则兼济天下”的想法不成,他的心中反而平静了许多。随着年岁的渐长,少了几分郁闷,多了几许平淡。此段文字恰好可与这一类作品相互参证。

  三

  溥儒居台期间,曾先后往南韩、日本、泰国、香港等地访问,旅次中也有不少诗词创作。综而论之,这些创作于国外的作品大抵与居台诗一样,可分为前项所言的三类,不过从个别作品的内容上看又略有不同。兹举例而简论之。溥儒在南韩的诗作所表现的故国意象,与其一贯的风格最为接近。如《昌德宫》一诗:

  承露铜盘迹尚陈。前王宫苑满荆榛。残花自落瑶堂雪,折槛空生玉殿尘。纨扇歌沉南内月,罗衣舞尽上阳春。东风辇路吹禾黍,野寺朝飞不见人。

  题下小注云:“朝鲜李朝太宗内禅称上王,居寿康官。嗣王世宗御昌德宫受朝。”考太宗李芳远于1418年逊位,四子李构即位,于中国为明成祖永乐十六年。溥儒嗟叹昌德宫不复为王者受朝之处,不禁令人想起北京故宫的命运。且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韩帝国签定《日韩合并条约》,吞并朝鲜半岛,韩国帝制不久废除,时间点与溥仪逊位甚为接近。故溥儒对韩国古迹的凭吊咏叹,其言在此而意在彼乎!至于泰国的诗作,则与其《澎湖》诗类似,因该处地理上接近大陆而有所感发,如《浮海至暹罗》三首作于其1958年赴泰国小游之际,其三曰:

  乱世嗟行役,天涯别所亲。徒闻异方乐,不见故乡人。北望滇池气,南连海国春。又随明月去,衣带满征尘。

  诗人虽在泰国受到礼遇,却想到泰国以北便是云南滇池,可见其念念不忘自己远离故国的境况。其《点绛唇·暹罗客舍》则云:“海外蛮邦,天涯孤客浑难渡。千里云树,家国知何处?”亦复相似。如此情调也见于其1956年在日本所作诗,如《清水寺》云:“岂意浮沧海,重来倚寺楼。凭栏望天际,日夕水悠悠。”《南禅寺》云:“断梦回残月,归心逐暮潮。故乡应不见,沧海万里遥。”《丙申春登宇治川龟石楼》云:“凭栏不能去,吟尽夕阳天。”《战后游法隆寺》云:“远游独有乘桴客,劫后登临望落霞。”《江之岛石洞题壁》云:“三岛东环皆碧海,九州岛南望但苍烟。”如是不一而足。有趣的是《游后乐园》一首:

  荒台留片石,池馆故侯家。水照春残树,风吹雪后花。青芜生败堵,白鹭上寒槎。不见听泉客,萧条古径斜。

  自注谓该园为明朱舜水所居,又云此处“驻步泉”篆书三字传为舜水所题。副考舜水尝抵御清兵人关,且助郑成功北伐。南明亡后赴日,纂《大日本史》以扬正统。其东渡日本与溥儒的卜居台岛颇有相近之处。然溥儒此诗仅着眼于其故居的清幽高古,却并不引其为同道如夷齐、渊明,究其根由,盖溥儒为清帝近支,而舜水却为反清复明之主力。由此观之,溥儒之故国意象于此诗中可谓不写之写耳!

  溥儒曾两度客游香港,一为1958年至香港大学作“中国文学及书画”演讲,并应香港中国文化协会之请举办展览,一为1962年赴港举办画展,并于新亚书院讲学三阅月。其香港游观诗,多作于第二次访问期间。如不见收于《寒玉堂诗集》的《游流浮山赤柱村观渔者》云:

  赤柱经秋雨,千岩黛色浓。流浮仍海市,疆埸旧题封。龙户波中集,鲛人岛上逢。珠川失明玉,缥渺暮烟重。

  此诗题下小注云:“南汉主刘龑置媚川都,采珠于此。”虽有怀古之意,但并未刻意营造出故国意象,此盖香港历来被视为荒裔之故。又如《沙田望夫山》、《游大屿山》二首、《登大屿山宝莲寺》、《望大屿山禅院》、《凤凰岭道中》等作,虽甚工美,但故国意象皆不浓郁。唯《登新安县青山寺》云:

  峻极无归鸟,苍茫见远帆。南溟悬日月,中谷蔽松杉。杯渡僧何在?云移树影掺。入山多雨气,堕叶落空岩。

  青山禅院乃晋宋之际杯渡禅师所建,距今已一千五百余年。溥儒此诗一来有怀古之意,二来拿捏了香港近海的地貌和气候,从中酝酿出“堕叶落空岩”的空灵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香港尚为英国殖民地,而溥儒却径以早已废弃之清代建制的“新安县”而称之,由此不仅可窥见其一贯的政治倾向,也足见其对香港割让这既成事实的态度如何。

  四

  溥儒为恭忠亲王次孙、小恭王溥伟之弟。溥儒自民初到去世一直以清遗民自居,然对于溥伟毕生热衷的复辟事业却并未参与其中。其,现存诗词的创作时间上及民初,下达去世前夕。溥儒寓京之作中,故国的意象主要落实在两方面:时间上为逊清,地点上为北京。故其在京郊玉泉山见到乾隆御题的碑碣,自然就发而为诗,感触万千了。与此同时,溥儒的故国概念也与中国相重合,故拒绝日人华北伪政权的招揽,是不言而喻的。而其南游之作中,故国意象的内涵渐有变化:其一,对北京乡愁的书写渐多,怀念逊清的作品渐少;其二,以遗民身份自砺的作品仍有,但作品中多了一分自适之情;其三,由于国民政府领导下的中国成为二战后四强之一,大大激励了人心,甚至令溥儒所既有对清室让国的不甘之情得以减轻;其四,中共建政,溥儒仓皇赴台,整个即将离别的大陆于焉成为他的文化母体。至于台湾时期的居台之作,大抵为三个面向:其一为台湾风物令他回忆起大陆;其二为台湾的前清遗迹勾起他麦秀黍离之情;其三则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态。这个时期的国外之作,情形也大同小异。整体而观之,溥儒游观诗词中充满着记忆与感伤,尽管这份感伤会因时地的更易而有所变化,但大抵一致。他的故国意识以北京为中心,而扩展至整个大陆。在时代的波流弟靡中,他失落了贵胄的地位,被迫从事他业,但旧日王孙的身份却让他不得不不断地回首过去,怀念过去,并早早把自己年轻的生命与已不存在的故国连结为一体,终生不渝。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