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论金圣叹小说评点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借鉴(2)

时间:2014-08-26 10:32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张珊 点击:

 

  点染法的第二种情况,即用点的方法去染。类比到文学作品中,是指轻轻几笔描画出背景环境。如第四十三回《锦豹子小径逢戴宗,病关索长街遇石秀》,写到杨雄家的杀猪作坊,“有一间空房在后面,那里井水又便,可做作坊”,①金圣叹评点“点染成一座作坊”。因为描写的内容和中心情节关系不大,但仍然介绍了杀猪作坊的环境,所以用点染法来形容此处的表达效果十分贴切。第五十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误失小衙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盂兰盆大斋之日”,①金圣叹认为这是“于闲笔点染处,忽然又将雷横大孝一提,盖盂兰盆为报母佛事也”,指出此处只是淡淡暗示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用点染的轻浅来类比行文表达似有若无的效果,十分贴切。如果刻意强调此处是作者有意着重为之,则不可信了。

  类似的,还有用勾法去染画背景的勾染法。如第四十九回《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李逵杀了扈家庄众人后,宋江大怒,李逵反驳道:“你又不曾和他妹子成亲,便又思量阿舅、丈人!”①一句话轻轻提起上文,加深读者关于宋江对一丈青态度的误会。金圣叹便用“勾染”解释此句的作用,“忽然将上文一丈青公案再一勾染,便令下文异样出色,妙心妙笔”。只是在一句辩驳中随意提起,文笔轻盈,衬托巧妙。第五十九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描写晁盖等人与曾头市第一次交锋的过程,“曾家军马一步步退入村里。林冲、呼延灼东西赶杀,却见路途不好,急退回来收兵”。①金圣叹评点道:“本日战处只略写,却取次日失事先一勾染出来,用笔妙甚。”此处似有若无地暗示后文战事的失利,也与勾法轻染的效果类似。若直接强调此处描写具有衬托作用,则并不恰当。毕竟此处交代十分清楚,衬托的指向并不明确。金圣叹借鉴绘画技法所具有的似有若无的效果,来类比形容文学表达的微妙之处所在,贴切入微。

  三、点睛与颊上三毫

  “点睛”与“颊上三毫”不仅是绘画史上非常有名的典故,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均来自《世说新语·巧艺》。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凯隽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②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①

  两则故事几乎人人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去区分两者的异同。通过分析金圣叹在小说评点中的具体借鉴,我们可以明确体会到二者的不同。如第六十八回《东平府误陷九纹龙,宋公明义释双枪将》,描写董平的形象时,在具体描写了他的形象、特长之后,又特意写到他箭壶中的一面小旗上的对联——“英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金圣叹指出,正是因为这一面小旗的点缀,才将董平全部英雄风流描述出来,因此将其比作“颊上三毫”。而第三十九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描写李逵劫法场的情形:一路杀开去,一句话不说,直到无路可走时,“那黑大汉方才叫道”。①金圣叹评点道:“‘方才’二字,有僧繇点睛之妙,忽然将他跳楼以后气忿不开口直写出来,并将他跳楼以前气忿不开口,亦直写出来。”认为此处的“方才”二字,对劫法场全过程的描写有点亮的作用。比较两处评点,我们可以轻易发现,“颊上三毫”和“点睛”最大的区别,即“点睛”之“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上文提到的“方才叫道”,如果去掉“方才”二字,表达效果会逊色许多;而“颊上三毫”之“毫”却只是精彩的细节,虽然能够使整体表达更加出彩,但去掉也不影响大体内容。如上文提到的对董平的描写,即使没有那副对联,仍然不会改变其英雄形象。所以在第七十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惊恶梦》回评中,金圣叹选择用“点睛”一词来类比情节的收束。“或问:石碣天文,为是真有是事?或是宋江伪造?此痴人说梦之智也,作者亦只图叙事既毕,重将一百八人性命一一排列出来,为一部七十回书点睛结穴耳。”①因为,“点睛”类比的内容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用“颊上三毫”则不恰当。有时候,恰恰因为“点睛”代指的内容不可或缺,作者会故意在行文过程中推迟写出,以此增强读者的阅读期待。这一点,“颊上三毫”代指的内容便很难做到。如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写王婆向西门庆描述“挨十分光”的过程,明明已经说到第九分了,却忽然一顿,反复强调第十分光的不容易,却偏偏不说清楚。此处金圣叹点评道:“共有十八段,已近急口令矣。得此一顿一扬,正使文情入变,譬如画龙,鳞爪都具,而不点睛,直是令人痒杀。”用点睛的具体画法来形容此处表达的妙处,十分恰当。由此可见,讨论金圣叹在评点中对绘画技法的借鉴,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评点的内容,还能帮助我们辨析画论术语的内涵,两者相得益彰。

  四、布局

  绘画布局的方法很多,本文仅以金圣叹评点中提到的画龙法和山水画布局法为例,说明评点对绘画布局法的借鉴。一鳞半爪式是画龙时经常用到的布局方法,画龙时,龙的大部分身体被云雾遮盖,只露出一鳞半爪的局部,却因为看不到而更显出其庞大、庄严。在《水浒传》中,作者往往借鉴这种布局手段来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当前文将作战步骤一一交代清楚后,后文在具体描写作战情景时,便不再按照原来的顺序一板一眼地描画。在混乱的大场面中,选择一两个突出而有代表性的点进行描绘,让读者借此去想象整个场面的庞杂阔大,反而增强了全文的气势。如第五十六回《徐宁教使连环枪,宋江大破连环马》,描写宋江带领众好汉攻破呼延灼连环马的场面。因为前文在部署用军时,已经交代了十队的任务,所以在具体描写过程中,便不再逐队叙述。只选三队具体点出,虽然没有全部交代,却已经让读者眼花缭乱,了解到胜利的结果了。像金圣叹评点的,“前叙十队不分方面,只是一齐下去,至此忽然在三面闪出六个人来,不必尽见,不必尽不见,正如怒龙行雨,见其一爪两爪也”。①用画龙的“一鳞半爪式”布局法清晰地类比出了作者行文的具体手法。

  与此类似的还有横云断山法,此法属于山水画布局法。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提到,“有横云断山法,如两打祝家庄后,忽插出解珍、解宝争虎越狱事;又正打大名城时,忽插出截江鬼、油里鳅谋财倾命事等是也。只为文字太长了,便恐累坠,故从半腰间暂时闪出,以间隔之”。①胡适在《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中指出:《读第五才子书法》中的法则多属于八股文法遗毒。当代研究者杨志平在论文《释横云断山与山断云连——以古代小说评点为中心》③中,对“横云断山”的画法内涵进行细致辨析,却并未揭示出评点对概念借鉴的优势所在。抛开横云断山法的来源不谈,从山水画布局的角度,我们可以直接体会到“横云断山”法的妙处所在。云彩横在山腰可以打破画面的单调,并形成若隐若现的效果。类比到文学表达中,打破单调,即金圣叹指出的“便恐累坠,故从半腰间暂时闪出,以间隔之”的效果,而若有若无的意境,则需要读者在阅读中细细体会。可见在讨论金圣叹对绘画理论借鉴的过程中,要弄清金圣叹借鉴的侧重所在,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评点的内容。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