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教育者的纯良品性
受教育者直接受到教育者的影响,而要想通过“指导”、“陶冶”等方法来促成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即“纯正教育”需要“纯正之人”来办理。经亨颐认为行“纯正教育”的老师除了要有高深的文化知识,宽广的教育视野,更需具备高尚的品性。
2.2.1坚定的教育信仰并以之为天职
他曾感叹,浙江的师范生虽然数量多,但是能成为未来教育者的却为数不多,其原因就在于缺乏教育信仰。将教育作为人生的目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非养家糊口之手段;将受教育者视作国家社会之未来!而非灌输知识之容器;将学校以为启迪智慧、增进文化之摇篮,而非栖身歇息之传舍。这就是纯正之人的教育信仰。
2.2.2淡薄名利、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
经亨颐认为纯正之教育者就要甘愿作房屋建筑中最为普通的“桦”,国家如同一座大厦,精英、人才则是栋梁,构成大厦最为关键之处,“则为此凸彼凹相接合之斗”。“今中国栋梁之材不患不多,所缺者凹桦之柱石耳,倘柱头亦是凸桦,大厦其何以构成。政治家、元勋伟人也,皆为凸桦之栋梁。教育,立于社会基础上之事业,教育者相当于柱石之材,彼凸我凹,与世无争。”
2.2.3与世相融、谦和“屈就”之精神
前面提到,纯正之人应有高尚的品性、与世无争,但是高尚不意味着自命不凡,与世无争更不是消极避世,而是要以谦和的姿态投身至平民大众的智识启迪中去。“教育者与世无争,绝非与世不融,欲实行其教育之目的,且须屈就与一般人民相交际,此名士之所不屑,而教育家所不得不为。”“‘屈就’.二字之意义,非敷衍也,非自侮也,亦非以生存竞争之紧张而自甘退让也。”因此,纯正之人即使在各种硬性条件不完善的状况下,也不会放弃教育理想,而是“以极限之条件、经济的方法,希其成功”。
2.3受教者求知和个性发展并重
教育回归本真,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教育者按照教育的固有规律办事,不偏不倚,让受教育者获得自然地发展。自然成长,并不意味放任自流,毕竟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出各个领域的人才,而中学时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一切身体上、精神上、知识上的基础,都在这时代中学成。经亨颐认为,在这个人生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的培养采取求知和个性发展并重的态度。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经亨颐对于在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管理是极为严格的。如果说学业上的严格要求是为了学生的日后发展打下夯实的知识基础,获得立足社会之技能,而自由宽松的校园文化氛围则是让学生发展个性,陶冶性情的"经亨颐认为,一个现代的社会人,除了要有普通教育之知识,还应该具备独立而先进的思想,强健的体魄。
3 “人格的纯正教育”与相关教育的辨析
经亨颐对当时的各种教育主张进行剖析。他把当时的教育主张分为理想主义和实现主义两种类型。“教育主张不一,而其根据不外理想和实现两派”。理想派主张人格教育,实现派则主张职业教育。
3.1人格教育与艺术教育
关于艺术教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经亨颐认为:艺术教育仅在美育上之问题,已与人格主义之教育较为接近。若以艺术教育作为艺术主义之教育解,则艺术与教育之交涉,不视为美育范围内之事,即教育事业之新解释,教育为一艺术,教育家为一艺术家,此所谓美非术之类,乃为美的人格之陶冶。凡主知之教育,废除科学主义而为艺术主义,则艺术教育全与人格教育相一致。艺术教育之所谓美,非狭义之美,与人格有密切关系。可见,人格的纯正教育在于美的人格之陶冶。
3.2人格教育与生活教育
关于人格教育与生活教育及其关系,经亨颐作了深刻的分析:人格不仅在一已,生活不仅言日用。多数之人格,即所以构成社会生活,广义之生活,即所以陶冶国民人格。是故,人格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生活包含于国民人格之内。此人格、生活之不可陷于狭义,亦人格教育、生活教育之不可偏倚。他认为“吾国民有自私自利、浮伪虚荣之通病,人格之日益堕落,生活之日益困难,无可讳言。”以人格教育维持生活,其主要之点:公共心和责任心;以生活教育维持人格,其主要之点:勤劳和检朴。总之,人格的纯正教育是与生活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3.3人格教育与职业教育
当然,经亨颐提倡人格教育,也引起了一些误解。如当时江苏教育会黄炎培等正倡导职业教育,社会上因此有把这两者对立起来的现象。经亨颐反对将人格教育与职业教育对立起来,但也不认同把它们当作各自独立存在、互不相关的两方。他指出开展职业教育愿意有两点:“(1)职业教育为特殊职业之准备;(2)无论从事任何职业,必须引起同样之职业的兴味,故当有一般的职业陶冶”在经亨颐看来,职业教育虽然是“为特殊职业之准备”,但不能把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技能训练,从而忽略一般陶冶,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提倡人格教育,且为解决生计问题之捷径。”就是说,要解决生计,也应当提倡人格教育。这一段话,实际上反映了经亨颐对人格教育可能被职业教育替代的忧虑。同时,人格的纯正教育也需要职业教育来陶冶。
4 “人格的纯正教育”在春晖的实践
经过经亨颐多年大胆的改革创新,浙一师成为江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1920年初,经亨颐却因为浙一师的学生施存统在1919年11月7日的《浙江新潮》上发表《非孝》的文章,而被教育厅撤去了一师校长的职位。一年后他接受陈春澜先生的捐资在白马湖创办春晖中学,没有在省教育厅立案,学校的重大事项由校董会讨论决定,校长具体负责执行,代理校长只是主持日常事务,学校有充分的自主权。经亨颐大半生从事的都是与教育有关的事业,以期实现他“教育救国”的理想,把他的“人格教育”思想始终贯彻于办学实践。
4.1使命:以社会教育个人,以个人教育社会
春晖实施的正是经亨颐“以哲人统治精神,积极以自谋进行”的纯正教育。在经亨颐人格魅力及其致力教育革新理想的感召下,当年素朴幽静、远离尘嚣的白马湖畔先后聚集了一批如夏丐尊、匡互生、朱自清、杨贤江等众多人格高尚、热心教育、学识渊博的纯正教育者,也吸引了大批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前往就学。经亨颐在1922年12月2日的开校典礼上发言,说出自己对春晖的希望“第一希望社会能同情于春晖;第二希望校董能完全负责;第三希望有安心的教员;第四希望有满意的学生。”当教育社会,故如开放运动场,设通俗展览会及讲习会等,亦须责成校长及各专任教员主持办理,指导学生养成对于社会服务之观念。
春晖每一个月逢5的晚上还举行一次由春晖的教师作为主讲的课外讲话,即“五夜讲话”,极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充实的精神生活氛围。并且定期召开运动会、开展各种文娱活动、远足等活动,先后创办了《春晖》(1922年)、《白马嘶》(1935年)、《春晖学生》(1929年)等刊物。这些举措固然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进取心,更是为了让春日之晖能够普及全国,实现教育改善人心的使命以及“以个人教育社会,社会教育个人”的愿望。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