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影响自杀的社会因素述评(3)

时间:2014-06-10 16:16 来源:发表吧 作者:黄大庆等 点击:

  第一,实验对象多是自杀已遂者或自杀未遂者。这些被试虽有明确的自杀行为,但缺乏现实应用之力,缺少了真实情境中复杂的复杂性;研究大部分所用的数据基本上都取自医院的临床病例、警察局档案等,运用的统计数据资料不完整、范围小,时滞性强,限制了研究结论的推广。所以,在日后的研究中,应当更加重视正常人的自杀意念是如何产生的。

  第二,对于自杀与其它理论关系的研究,学者们不应该仅停留在相关研究的水平上,而应进一步分析其因果联系,确定自杀行为发生的前因、后果或中介的作用。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综合有关理论、分析其重叠性和差异性,以便心理学理论的进一步整合化。当然,这里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研究者去克服,比如:若自杀这一社会现象的定义存在偏差,那么便很难将许多国家的数据放在一起系统比较。而最让研究者头痛的是,具有全球统一标准的数据几乎是不可能获得的。

  第三,应重视对自杀的干预研究。自杀在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产生的严重影响已自不待言,一方面对已形成的结论再行验证和丰富,另一方面使这一研究结果发挥其应用价值,如何从教育、测量及其它社会环境的改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高人们的自我意识,便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课题。

  3 应用中的启示

  以上的新近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自杀现象受到婚姻家庭状况、教育水平、职业、文化因素、社会稳定与繁荣程度等事实的影响,从而,我们就不能仅仅以个体心理学来解释自杀现象,我们需要广泛地注意社会因素的变化,需要用社会环境的因果关系来分析自杀原因。个体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当个体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或负性应激源(如婚姻不幸、家庭不和、学业失败、失业、失恋等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认为个体同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发生障碍或产生了离异,这时便容易发生自杀现象。因此,我们就必须对正在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或负性应激源的人群给予高度的关注。对于那些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情绪长期抑郁低落,性格极端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缺乏社会支持的个体,我们可以借助个体咨询或是团体咨询的方式,帮助这些个体树立自信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顺利的融入到社会团体与生活中去。对于那些直接或间接谈论与暗示自杀,有个人或家族自杀史的人群。我们可以通过利用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简称BDI)、贝克自杀意念量表(Suicide ideation)等量表对有这些行为的表现者进行评估,为有精神病家族史的人建立心理档案,对这种高危人群做长期观察、记录其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心理问题外,还需要定期对其作一些必要的心理测验,以求能够较准确地掌握他们心理上的变化。

  除了关注那些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重视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修复工作。许多自杀者被抢救脱险后,由于其心理的复杂性,使得他们对周围的情境以及人们的态度过分敏感。我们应该对自杀者表现出镇静、关爱和非歧视性态度,暂时不要对他们的自杀行为和价值观进行道德评判,以免引起其心理的抗拒和敌对情绪。

  由于个体的生活要受到社会的集体意识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启动社会和家庭心理支持系统,通过亲属、朋友和心理咨询人员等专业人员的爱心和帮助,使他们产生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对生活的留恋,增强生存的信心。也可考虑让自杀者短期住医院并辅以心理治疗,作为防止自杀再发生的临时保护措施。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自杀死亡发生后,自杀者周围群体的心理修复工作。因为自杀作为一种过激行为,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其同时也对社会、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帮助周围的人群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他们理性地看待自杀现象,尽快从不良心态中解脱,恢复正常生活秩序,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导致个体自杀的原因,绝不是某单一因素的简单作用,而是诸种因素复杂形式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当然并不否认自杀个体的心理特点、人格特质、身体状况、神经系统类型等等个人因素的作用。但即便是这些个人因素,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无密切关系。如果我们仅仅将自杀行为看作是由个体自身所决定的,而忽略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那么任何“预防机制”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