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甘青地区流传的关于“花儿会”的传说是一种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它担负着记录和解释“花儿会”历史源起的文化功能(如“花儿会”活动的庙会本质、求雨功能等问题);同时,在其流布过程中民众对之进行了自发自觉的整合与传播,从而使其生发出了助力村落政治文化、助推女性个体社会化的文化功能。按照文化表征理论,关于“花儿会”的传说正是民众对“花儿会”活动的一种重要表征方法,使得活动产生了丰盈的文化意义,扩大了其外延和内涵。
[关键词]甘青地区;“花儿会”传说;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K89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4-0018-03
作为民间自发的一种娱乐活动,甘肃和青海的“花儿会”活动在民众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如宣泄情感、进行社交、调适人际、定位自我等功能。而关于“花儿会”活动的传说则以民间话语的诗学形态鲜活地记录了上述功能,在这样的关系语境中,“花儿会”的传说实际上成为一种公共信息资源,担负着记录和解释“花儿会”历史源起的文化功能(如“花儿会”活动的庙会本质、求雨功能等问题);同时,在其流布过程中民众对之进行了自发自觉的整合与传播,从而使其生发出了助力村落政治文化、助推女性个体社会化的文化功能。甘青地区流传的“花儿会”传说叙事面貌多样,这又构成了其现实功能的多层性与多义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个体从中各取所需、分层接受,实现了一种资源的共享与信息的交流。从民间文学的表面言说去看,传说只是“花儿会”活动起源与传承的鲜活注脚,但从社会学的深层视角去看,传说在新的语境中已经被民间社会力量深度重构,以理论体系的价值助推着“花儿会”活动的代代传承,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心理原动力与社会出发点的本源性价值。
一、“花儿会”传说在男权文化体系中的社会文化功能
关于“花儿会”活动起源的传说在民间流传较多,大部分起源传说都以庄重的言说方式对这一民间情歌会的缘起做出了隆重严肃的阐释,这与现在轻松活泼的言情内容显然相去甚远。在这样一个意义上,此类传说以显性的方式总结了男权文化传统所认可的“花儿会”的社会功能,赋予“花儿会”活动“经世致用”与“降妖祛疾”的重大社会功能。而这样的文化要求也正是农耕地区村落政治文化的基本需要,应该说“花儿会”的起源传说曲折却坚定地表达出了以男性政治为主宰的村落文化对“花儿会”活动意义的重构与确立。
(一)五谷丰登的温饱需要与自由民主的政治诉求
在相当一部分传说中,老百姓认为最初演唱“花儿”的优秀歌手目的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维护老百姓的政治权利。
比如青海省互助县丹麻“花儿会”的传说,①传说由于土司无道,乱砍滥伐,老百姓面临着颗粒无收的灭顶之灾,在哭告无门之时,群体中站出了一对勇敢无私的年轻人,在六月初六这一天,他们用自己的歌声打动了上天,天降喜雨,百姓获救,两个年轻人却为黎民百姓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他们的歌唱中,有对五谷丰登的丰收渴望、更有对无道昏官的政治控诉:“天不睁眼人吃人,修寺者,锅盖儿揭不开了;天不下雨地生火,老天爷,我们把啥良心坏了?”他们足足唱了七天七夜。到了第六天,就是农历六月十三这一天,他俩的诚意和苦心终于感动了玉皇大帝,降下旨意要求四海龙君立刻行云布雨,一时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可他俩仍站在雨水中高声唱道:“表上的云彩起来了,雷声儿响,雨点儿哗啦啦地下了;老天爷有恩人无道,土司爷,你枉把个寺庙修了。”老百姓非常感谢这两位民间歌手,雨过天晴,唱花儿的青年男女却不见了,而在他俩站着唱花儿的地方长出了两棵参天大树,后来,为了纪念这两个求雨有功、仗义执言的年青人,附近村庄的老百姓每年农历六月十三请来戏班唱戏,青年男女对唱花儿。
在青海省乐都县瞿坛寺“花儿会”的传说中,②用僧人以“花儿”计退匪兵的历史传说来解释“花儿会”活动的起源,将其概括为“白牡丹调儿水红花令/立下功/拿‘少年’退掉了贼兵”:“话说在清朝同治年间,有一股土匪前来抢劫瞿昙寺。眼看寺院快要守不住了,主持喇嘛想出了一个主意。有天早晨,突然在寺院的围墙上出现了年轻人开始漫‘少年’:‘三道山上烟瘴大/盛家峡里的水大/瞿昙寺的名气儿大/守寺的兵精(嘛)胆大……’土匪们看到他们唱‘花儿’,以为寺院里粮草充足,箭弹有余,当下就撤退而去。”
尽管传说的讲述有表面的差异,但是,上述传说显然承载着老百姓关于“花儿会”功能的两个基本认识:其一,生产上渴望五谷丰登;其二,政治上渴望自由民主。在传说中,我们看到,民间对“花儿会”起源的解释绝非一般人想象的男欢女爱、卿卿我我。相反,在它身上承载着关乎天下苍生生死存亡的重大使命。传说以显性的方式总结了男权文化传统所认可的“花儿会”起源的社会功能,赋予“花儿会”活动“经世致用”的根本价值。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时甚至借重于宗教信仰的神圣力量来确立“花儿会”的社会地位,比如青海互助土族地区的“花儿”传说《五斗青稞奖歌手》。③
(二)降妖除魔的安全保障与治病疗疾的健康保证
在另外一部分传说中,“花儿会”的缘起被赋予了另一种解释,即这一活动最初是为了满足老百姓降妖除魔的安全需要与治病疗疾的健康需要。这类传说多半以法力超群又慈悲为怀的神仙(或其掌控的神山、圣水)为主要表现对象,认为神仙既解救了人世现实的苦痛与磨难,又为世人在精神层面留下了动听的“花儿”。所以,为了表达感谢之情,也希望神仙及其所掌控的神山、圣水能继续福佑当地的百姓,人们便相沿成习,形成了举办“花儿会”的地方性活动。
比如甘肃省康乐县莲花山的“花儿会”传说。④远古时期,冶木峡有条残害百姓的黑蟒。有一年,昆仑山金花娘娘去赴王母宴时带了一朵修炼千年的莲花,路经冶木峡,金花娘娘将莲花一抖,顿时生出万道霞光,只听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一座形似莲花的石山矗立在冶木峡畔,黑蟒被除,百姓获救。老百姓为了感谢金花娘娘,在莲花山上修建了庙宇,六月初六这一天大殿竣工时,忽然天降仙女,轻摇彩扇、足踩莲花轻歌曼舞的场面感染了老百姓,他们不由地也跟着唱了起来,而仙女口中所唱之歌正是“花儿”。后来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花儿会”。
而青海省互助县五峰山的“花儿会”起源则被解释为人们在盛夏季节集体结伴前往“药水神泉”去朝拜神泉、饮用圣水,以便于祛病、保健,之后便开始在水边林中对唱花儿,尽兴娱乐。传说山上有一眼澄花泉,这泉水不仅能酿出好酒,而且能治疗百病,还有一个奇特的功效,可使人们的歌喉婉转嘹亮。所以,每年的六月初六,都有许多人来五峰山喝神泉水,喝完之后,人们就开始唱花儿。甘肃省永远靖县的“花儿会”也有与此类似的说法。⑤
很显然,如果从这类传说的叙事意义去分析,“花儿会”便具有了老百姓酬神与祈祷的意味,它因为能满足安定的生活与健康的体魄这些人类永恒的需要而具有了强大的传承生命力。“除妖祛疾”成为“花儿会”最重要的世俗目的,活动也因为这样的现实功效与传说神性,而完成了世俗与神圣的对接,强化了老百姓信仰的程度与传承的积极性。在许多时候,“风俗传说同风俗的关系最为亲密……人们也不能仅从口头传说的内容来确定民俗事象的根源,因为无法得知这传说是历史事实还是虚构的。可是,若没有这些风俗传说,人们就只能完全猜测民俗的性质及其全部含义了”。⑥正是在这样的两难境遇中,那些以社会历史的方式解释了“花儿会”活动的传说,以强大的心理影响力、社会渗透力而确立了“花儿会”活动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