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历史视域下华裔美国文学中家庭关系的变迁(2)

时间:2014-05-09 17:10 来源:发表吧 作者:唐林飞 点击:

  另一方面,妻子“Mah”虽美貌却摆脱不了拼命劳作依然贫困的命运,她对利昂有诸多的不满和抱怨。“Mah”为现实所迫与她的老板保持暧昧的地下情,并

  最终导致她和利昂家庭关系的名存实亡。在女儿的眼里,“妈和利昂的生活一直是争吵不断的。他们工作得太累了,他们的婚姻就像服苦役一般——是两个人一起服苦役”③。

  “Mah”一直在努力做个好妻子,尽管抱怨,“妈每次都像欢迎国王似的迎接他(利昂)回家”。“Mah”不分昼夜地努力挣钱,并且兼顾女儿们的教育。“Mah”和利昂分居,却让莱拉带给利昂一罐子人参汤;利昂被莱拉拉去见母亲时买了一只二手扬声器,“只是要买点儿东西送给妈而已”。双方为了家庭所做的妥协显而易见。

  利昂多次离家出走,最终却回归家庭。这里面除了由于贫穷无奈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潜意识留存着关于丈夫、父亲的责任,正是这一责任迫使他妥协。文中更多的是表述利昂作为一个契纸儿,在美国主流文化的扭曲和排挤下,无论是父权、夫权还是公民权基本被剥夺之后,被迫妥协的凄惨写照。

  2.父母与子女关系:压制与抗争

  父母对女儿更多的是压制,他们以中国人的伦理标准要求女儿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逼安娜和仇人的儿子分手、指责莱拉没有尽到长女的责任、为莱拉结婚的先斩后奏极端生气、指责尼娜未婚先孕并且将其堕胎的消息到处诉说,他们大谈孔孟之道,相信祖先报应。

  他们对宴会、葬礼、上坟的讲究,拒绝空巢“追求”团圆的思想,无一不透露出以利昂为代表的第二代华裔们浓郁的中国家庭伦理思想。但是,美国社会的现状使利昂失去了中国传统父亲的高大英雄形象,夫权、父权在华裔家庭中并不明显,华裔作家“描写一些华裔男性形象,但是他们刻板、冷漠,甚至愚蠢猥琐,缺乏正义勇敢和男子汉气概”。男性被“女性化”,母亲独特的教育子女的任务和女性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其实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华裔家庭中的扭曲和变形。

  利昂时刻记着自己是家庭的家长,几乎每次对女儿们下命令说的都是中文,潜意识里利昂还是以中国人的家庭伦理来衡量自己的家庭关系。利昂由于洗衣店的破产迁怒二女儿安娜,要求她和仇人的儿子分手,否则就要和她断绝父女关系。在他看来,女儿和仇人的儿子谈恋爱就是大逆不道,完全不理解安娜的感受,一心要棒打鸳鸯,这完全是中国式父亲的做法。

  安娜死后,妈妈“Mah”悲痛欲绝,“孩子比家长好当,太太比丈夫好做。……一切都颠倒了,都搞反了”。在他们的观念里,孩子应该绝对服从父母,不能有任何的忤逆。大女儿莱拉背着父母和梅森结婚了,母亲的反应特别的中国式:“对把你养大的妈妈,这么多年的劳苦,这么多年的担忧。连说都不说一声。”女儿认为结婚只不过是一种自我选择,母亲却无法理解。尼娜堕胎了,他们用了“dyeen”,是“遭人蔑视”的意思,他们骨子里认为堕胎的行为使家族蒙羞。莱拉感到父母“也冲着我来。我是老大,他们认为我对这事负有责任”。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个人服从家庭,家庭的利益高于个人的思想。

  母亲教育女儿讲的是传统的中国故事:女佣、太监、宫女、童养媳,祖先家族,残疾人……他们强迫自己在这个国家忍辱负重地过日子,为的就是能生活得好些。而这一切都叫女儿们反感。

  母亲将女儿看成是自己的一个复制品,看成是自我的延伸,母亲想通过女儿或与女儿的争斗来实现自我;而女儿以反抗母亲、逃离母亲为自我独立的征程。

  女儿们对于父母的压制,采取的反应几乎是一样的,那就是抗争。只不过抗争的程度不同罢了。大女儿先斩后奏,坚持自己的决定;二女儿安娜用死亡证明自己对父母的压制的反抗;小女儿尼娜则反抗得更彻底,直接搬走了。

  莱拉的思想是中西方文化妥协的产物,一方面她能孝敬并尊重父母,成为父母和姐妹之间的沟通纽带。她做安娜的思想工作,劝利昂回家,责备尼娜对父母的态度太过;另一方面,莱拉成为父母的语言翻译家,父母不会英语,在许多场合,她是父母与美国社会沟通的桥梁。她能理解父母,但并不认同他们的观念。她并不比两个妹妹乖顺多少,她吸毒、先斩后奏、不规劝妹妹的不良行为,也不打算劝离家的尼娜回去,多次希望能够脱离父母搬出鲑鱼巷。

  在爱情与亲情、美国所倡导的自由与中国的孝道(子女不能忤逆父母之命)的严重冲突下,安娜选择以死来求得解脱。安娜是一个极具矛盾体的人物,一方面她能接受父母的儒家伦理思想,另一方面她受到的教育却要求她追求自己的自由幸福,这两方面的激烈冲击最终导致她的自杀。而尼娜完全否定父母的腐朽观念,对一切中国的东西均反感。甚至当有人问她们是不是中国人时,她回答:“我们是美国人。”

  3.姐妹关系:从误解到理解

  尼娜为大姐证婚、大姐莱拉理解尼娜堕胎的行为,却反对她把这件事告诉父母,莱拉的观点是妹妹不该找不负责任的白人谈恋爱,却又觉得这是妹妹自己的事情,不应该干涉。

  安娜死后,莱拉意识到她对自己的妹妹关心不够,反省之余,加强了与小妹妹尼娜的联系。她和尼娜互相对对方的作为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姐妹之间在沟通之后,是能够相互理解的。

  一方面,第三代华裔努力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以主流社会的观念衡量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他们又反对彻底地白化,他们评论白人化最彻底的戴尔“没教养、没家教”。这是极端矛盾的。这无不说明,尽管他们极力摆脱中式观念,然而,毕竟中国的家庭伦理观念是刻入骨血的东西,是历史和文化的双重作用,他们无法真正地脱离这一切,这集中体现出他们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困惑。

  三、理想的家庭关系:理解与包容

  中国家庭伦理强调家庭本位,即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上,个人服从家庭,注重家庭的利益和团结。西方家庭伦理强调个人本位,注重个人的利益与自由,要求家庭服从个人。{4}

  在华裔作家的笔下,他们一直想寻找一种理想的家庭关系。除了利昂为了生存目的不得已组建的家庭之外,还有许多家庭模式。华裔女子对婚姻的处理往往都不太成熟。她们往往嫁给其他种族的男子,最多的是美国白人,这也可以看作是她们对本族男性的被“女性化”的一种反抗,不难看出华裔女儿积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努力。但是,由于那种不成熟的选择,导致了许多家庭矛盾,如《喜福会》中的AA制家庭生活、《接骨师之女》中的华裔继母的不平衡生活,导致他们的婚姻往往以失败收场,离婚成为一种常态。这种婚姻的最终解体,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中西文化家庭伦理的相互冲击。

  华裔作家试图透过中西方文化的双重视角,在摒弃儒家家庭伦理和西方家庭伦理的糟粕及保留其各自精华的基础上,创建新的华裔美国家庭伦理,实现家庭伦理的理想建构,彰显华裔后代期望中美文化趋于融合的美好憧憬。在伍慧明的笔下,她创建了莱拉与梅森的新型家庭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家庭里,夫妻不会过多地干涉对方,给予双方充分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我结婚并不是为了改变姓氏,我想要的是自己的一个选择,我想要的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婚姻”。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