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郁达夫创作中的施笃姆影响(3)

时间:2014-05-09 16:31 来源:发表吧 作者:王福和 点击:

  《迟桂花》被认为郁达夫后期小说的代表作。{26}关于该作品与德国文学的关联,除了前面所提供的郁达夫所言“是于无意之中,受了德国人的Erz■hlungen的麻醉之后的作品”外,郁达夫还在1932年10月10日的日记中写道:“《迟桂花》的内容,写出来怕将与《幸福的摆》有点气味相通,我也想在这篇小说里写出一个病肺者的性格来。”{27}《幸福的摆》是德国作家林道的作品,郁达夫不但撰文介绍过林道,还亲自翻译了《幸福的摆》这部小说,从渊源的角度上看应当不无非议。而从小说的内容和情调上看,两部作品也的确具有“气味相通”的痕迹。然而,当我们阅读施笃姆的《迟开的玫瑰》(又译《迟玫瑰》)时,竟发现它与《迟桂花》之间“气味相通”的地方更为明显。尽管郁达夫没有为我们留下确

  凿的“证据”,但由于《迟开的玫瑰》创作在前,《迟桂花》创作在后,十分喜爱施笃姆且深受其影响的郁达夫的阅读视野应当不会漏掉这部作品。因此,便有学者认为郁达夫“在写作《迟桂花》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借鉴了施笃姆的《迟玫瑰》”。虽然没有直接“证据”的渊源未免流于牵强,但笔者还是支持这种观点。因为隐性的影响“有可能是在潜移默化和不知不觉中完成的。”{28}

  《迟开的玫瑰》的主人公是“我”,《迟桂花》的主人公也是“我”;《迟开的玫瑰》中的“我”与青年时代的好友阔别二十年后回到故乡,《迟桂花》中的“我”与东洋留学时的好友别离十几年后,接到好友即将结婚的书信赶到杭州;《迟开的玫瑰》中“我”见到好友后,在好友的回忆中得知他们婚后的生活一直平静如初,《迟桂花》中的“我”在好友的书信中得知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养病;《迟开的玫瑰》中,“我”的好友始终忙于事务而忽略了妻子的感情,《迟桂花》中,“我”的好友因身体不佳而解除过婚约;《迟开的玫瑰》中,“我”的好友经常在古老的史诗中寻找理想的伴侣,《迟桂花》中的“我”的好友因身体恢复,有了工作,又有人来提亲;《迟开的玫瑰》中,“我”的好友最终走出史诗中的幻象,觉得芳华不再的妻子才是最理想的爱人。《迟桂花》中,“我”的好友终于喜结良缘。迟开的玫瑰见证了一对夫妇迟来的爱情,迟开的桂花象征着一对新婚夫妇幸福的长久。施笃姆将自己浓郁的思乡情感和深沉的诗情画意,浓缩在小说的情节之中,寄托在那迟开的玫瑰花上,犹如一首“耐人寻味、感人肺腑的抒情诗”{29}。而郁达夫则把自己的思乡情怀和抒情意蕴置于自己最熟悉的第二故乡杭州。除了那一缕缕沁人心脾的晚秋飘香的桂花外,在他笔下所出现的满觉陇、翁家山、武云山、龙井狮峰、云栖、九溪十八涧等颇具杭州风情的自然景观,使这个深受德国人影响的小说蕴含了更多中国文化的元素。而《迟桂花》中所出现的“我”与好友的妹妹“莲”的那段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净化了的情感,不但丰富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使作品走出了施笃姆小说忧郁感伤的阴影,带有一种积极的生命的亮色。因为“迟桂花清香、朴素、耐久的品行,既是写实,也是带有象征意味的虚写:它不仅是一种自然美,更是一种心灵美,人格美,是一种精神火花的飞腾或升华”{30}。

  在郁达夫所受外来影响的渊源中,施笃姆只是一支分流。在这个并不算特别显眼的支流中,我们与其说觅到了郁达夫接受施笃姆影响的踪迹,不如说发现了郁达夫在接受外来影响的基础上,如何立足本族文学的土壤,将外来文学的养分为我所用,融进自己的文学创新之中,这才是影响和接受影响的价值所在。

  {1}徐子东:《郁达夫:浪漫派?感伤主义?零余者?私小说作家?》,见曾逸主编《走向世界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42—413页。

  {2}德文:故事,短篇小说。——笔者注

  {3}郁达夫:《林道的短篇小说》,《郁达夫全集》第六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83页。

  {4}{17}郁达夫:《施笃姆》,见《郁达夫全集》第五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8页,第17—29页。

  {5}杨武能:《施托姆》,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第926页。

  {6}杨武能编选:《施笃姆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第687页,第679页,第670页。

  {7}{8}{29}杨武能:《施笃姆的诗意小说及其在中国的影响》,《施笃姆·代序》,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第3页,第5页。

  {9}曾华鹏、范伯群:《郁达夫评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

  {10}郁达夫:《自述诗十八首》,《郁达夫全集》第九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65页。

  {11}蒋传红:《郁达夫:终生追求美的诗人》,《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78页。

  {12}{13}{14}见《郁达夫全集》第九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第13页,第51页。

  {15}郁达夫:《沉沦》,见《郁达夫集》小说卷,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16}郭沫若:《郁达夫诗词抄序》,《光明日报·东风》1962年8月4日。

  {18}{21}邵思婵:《施笃姆悲剧命运小说的艺术特色》,《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1期,第123页,第122页。

  {19}{28}刘久明、龙泉明:《郁达夫与施笃姆》,《江汉论坛》2002年第8期,第74页,第74页。

  {20}郁达夫:《〈达夫自选集〉序》,《郁达夫全集》第六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35—36页。

  {22}[德]施笃姆:《玛尔特和她的钟》,《施笃姆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23}《过去·编者题记》,《郁达夫集》小说卷,花城出版社

  2003年版,第244页。

  {24}[德]施笃姆:《茵梦湖》,《施笃姆精选集》,杨武能编选,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25}郁达夫:《在寒风里》,《郁达夫集》小说卷,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第404页。

  {26}{30}《迟桂花·编者题记》,《郁达夫集》小说卷,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第432页,第432页。

  {27}郁达夫:《仓洲日记》,见《郁达夫全集》第十二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356页。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民国比较文学研究”(13YJA751047)

  作者:王福和,硕士,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