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古稀之恋
如果说费尔米娜与年少的阿里萨的爱恋是一场幻梦的话,老年的她却真爱上了他,爱上了他的另一个形象。阿里萨在费尔米娜的婚姻生活中只是自己青春年华出现过的“一个影子”,激不起她任何有价值的回忆。在丈夫葬礼那天阿里萨的冒昧闯入和表白,不合时宜、有失礼节的行为迫使费尔米娜再次注意到他。费尔米娜极为愤慨地痛斥他的行为。但随着丧夫痛苦、孤独寂寥的来临,老年无助的她,面对阿里萨成熟睿智、富有哲理见解、广博思想内涵的信件时,她为之心动。阿里萨对人生、爱情、老年和死亡思考的信激起孤独境遇中费尔米娜对生活的好奇、希望和兴趣,“她从中发现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道理,从而考虑要继续好好地活下去”(加西亚·马尔克斯,2008:265)。费尔米娜怀着极大的热情认真地阅读每一封信,虽然一封都未回复,以保自身的高洁和对丈夫忠诚的妇道,但她内心却开始重新认识这个老年的阿里萨。在丈夫逝世一周年的弥撒仪式上,她主动向他握手表示感谢,说那些信对她恢复精神的平静帮了很大的忙。“正是这些与她经历相符的见解,使得她理解了自己的一生,去平静地迎接老年面临的一切”(加西亚·马尔克斯,2008:269)。阿里萨帮助她“进入了一种舒服、清新、安静的环境之中——无可非议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加西亚·马尔克斯2008:269),使她走出了亡夫的伤痛与孤苦。老年人由于丧失了肌体的活力与情欲,更加注重精神的交流与相伴,“情感也倾向于更加理智,更加平和,更加稳重”(基里尔·瓦西列夫,2013:26),“带有明显性欲的爱情也可能会演变为‘柏拉图式的’爱情。于是感情本身也就变成了一种道德上的眷恋之情,变成了建立在回忆和相互好感基础上的纯粹的友情”(基里尔·瓦西列夫,2013:29)。
阿里萨通过信件闯入了费尔米娜的精神世界,暮年的费尔米娜已不再如青年时以荷尔蒙催发的情欲来评判阿里萨的外貌了,而是接受他在心灵上给予的慰藉。她开始与他会面,重新认识这个进入生活的心灵伴侣。“从前”对费尔米娜来说是个忌讳的词儿,想到过去她就觉得“那个虚幻的天使又来到了身边,她想避开他”(加西亚·马尔克斯,2008:274)。费尔米娜心里很清楚自己爱的不是从前的阿里萨,也不想去爱那个形象,她坚信“二十岁时那种年轻人的狂热行为是十分高尚
而美好的,但不是爱情”。她认为世上的一切都变了,只有新姿态出现的阿里萨才能激起她新的希望和兴趣。俩人相约每周见面,不知不觉中阿里萨渐渐替代了亡夫乌尔比诺的位置,成为她精神上的伴侣,并且不允许任何人破坏他们的幸福。
费尔米娜与阿里萨登上“新忠诚号”航游,他们拉手、亲吻、沉醉、做爱,他们如此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在自己古稀之年坠入了爱河,体验到了自新婚之夜以来第二次的欢娱。他们安安静静地一起叙旧,不像新婚夫妇,更不像晚遇的情人,却“像一下越过了夫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艰苦磨难,未经任何曲折,而直接奔向了爱巢”(加西亚·马尔克斯,2008:307)。他们乘着“新忠诚号”到达的爱情彼岸不是终点,一句“永生永世”道出了爱的超越,古稀之恋成了旷世之恋。
二、阿里萨灵与肉分离的爱情
1.柏拉图式的爱恋
“没有肉体接触的灵魂的融合就是柏拉图式爱情的目标。”(基里尔·瓦西列夫,2013:6),阿里萨对费尔米娜的初恋就是一场柏拉图式的爱,他天生忧郁、沉默寡言,不关心政治,不在乎事业,喜欢读写爱情诗,爱情是他唯一的兴趣。他遇上梦寐以求的意中人费尔米娜,对她一见钟情,他对费尔米娜的相思如患上了霍乱,无可救药地陷入爱情的漩涡无法自拔。他用文字才情追求费尔米娜,但面对面的相会却屈指可数。他见到她就会呼吸急促、惊慌失措、面色苍白、语无伦次,只好将真情实感通过纸笔传递给费尔米娜。这种交流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诗意化想象的空间里,没有与恋人的亲密接触,更不用肉体间触碰,仅仅是一个形象触动了他的神经,使他沉寂在书信构建的爱情世界中,以此表达自己炽烈的情感。他跟踪费尔米娜的行迹,偷偷感受她的呼吸,沉醉于她的芳香。“借代物(指被情偶触摸过或仅仅被其目光掠过的物品)仿佛意味着情偶确实近在眼前(由此产生出欢乐)”(罗兰·巴特,2009:166),阿里萨收集关于她的种种物品,哪怕是一张触摸过的照片,一面映射过她形象的镜子,都要占为己有,似乎这样便得到了她。这种柏拉图式的单恋“就像是坠入心理和社会问题的深渊,它触及了一个最痛苦的,也许是最隐秘的个人悲剧”(基里尔·瓦西列夫,2013:444),也注定了阿里萨前半生的悲剧,灵与肉分离的爱情观使他在寻花问柳中找寻肉体上的慰藉,以此摆脱单恋的痛苦。
青年阿里萨是个情感细腻的人,即便受到费尔米娜父亲的阻挠,也毫不畏惧,他用献花、独奏、等待、送信等浪漫方式接近费尔米娜,“没有比为爱情而死更光荣的事情”。在三年被阻隔的岁月中,他仍旧凭借书信保持与费尔米娜的爱恋,沉醉在柏拉图式的幻想中,正如孟德斯鸠所说:“情感细腻的人常常为每种认知和感
知增添许多额外的认知和感知……爱情的大部分乐趣都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基里尔·瓦西列夫,2013:145)阿里萨锲而不舍,执着地沉醉在海市蜃楼般的爱情、柏拉图式爱恋的虚幻中,并立下誓言要为她保持童贞,夺回她是他一生唯一的目标,坚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比他爱得更深”(加西亚·马尔克斯,2008:44),这就是阿里萨的柏拉图式的理想主义。
2.为爱纵欲
加西亚·马尔克斯塑造的阿里萨失去童贞之后狂热地到处猎艳,他与622个女人上床,以性爱取代柏拉图式的爱情,以此标榜“为费尔米娜守着童贞”。他的爱情观是灵与肉的分离,他教唆自己的情人“如果对维持永恒的爱情有益,床上无论做什么都算不上不道德”(加西亚·马尔克斯,2008:133)。阿里萨将自己的纵欲归罪于费尔米娜的拒绝,他以疯狂的性爱疗治失恋造成的精神伤痛,巴尔扎克说过“年轻的小伙子一旦遇上一个不爱他的女人……或者他过分钟爱的女子,那么,他一生都会受到摧残”(基里尔·瓦西列夫,2013:445)。费尔米娜那偶然的一瞥引发了阿里萨半辈子的灾难。然而,他在肉体的性欢愉中发泄压抑和苦闷,治疗失恋的伤痛。他的感情经历,就像歌德和拜伦,“如果他(指歌德)能对那个最理想的对象,对生命中那段最强烈的情感保持忠诚的话,恐怕他也不会经历这么多恋情了”。“那么,他(指拜伦)既不会为了寻找无与伦比的幸福而终生流连于一个女子,也不会在潜意识中竭力压抑痛苦的感受了”(基里尔·瓦西列夫,2013:366)。阿里萨无论经历了多少爱情,他的潜意识中总是保留着别的女人无法取代的费尔米娜形象,他疯狂纵欲的背后是对失去初恋的补偿。
阿里萨这种轻率的爱情观伤及众多情人:被丈夫
杀死的奥林皮娅·苏莱塔、自杀的小情人阿美利加·维库尼亚、暗恋他的同事卡西亚妮、女诗人萨拉·诺丽等,都是他爱情的祭品。他学会了同时爱上几个女人,学会如何不背叛任何一个,在自己“真正爱情”受挫时找她们“排忧解难”。他曾怒不可遏地说“心房比婊子旅馆里的房间更多”(加西亚·马尔克斯,2008:240)。阿里萨成了众人眼中的浪荡公子、放荡的魔鬼。“毫无准备地与爱人的肉体发生接触会使真正的爱情死亡,因为肉体接触会引起对性的迷恋,从而瞬间消灭爱情”(基里尔·瓦西列夫,2013:6),比起与众情人的纵欲,唯有对费尔米娜那种单纯的精神之爱更显珍贵,这种爱恋是无法用肉欲替代的。因此,当古稀之年的阿里萨最终得到费尔米娜,与她同床共枕,即便面对干瘪塌陷的老妇之躯,他仍充满激情地与她做爱,他的“我在为你保留着童身”彰显了精神的忠诚,似乎半辈子的纵欲为的就是最终“擒住”费尔米娜这个“猎物”,得到她的爱。笔者认为,阿里萨的这种精神忠实、行动出轨的畸形爱恋并不值得提倡,也不能成为“忠诚”男子的楷模,评论界冠为“痴情男子”的头衔只是基于他精神的痴情,而人类社会所倡导的“灵与肉统一”的爱情观恐怕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