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客户体验视角的智慧银行建设路径选择(2)

时间:2014-09-22 14:04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汪文洁等 点击:

  (一)宏观层面

  1.明确智慧银行内涵

  建设智慧银行,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行业经验、先进的科技成果,对制度、渠道、流程、产品、风控等进行全方位改进。智慧银行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硬件设施的应用,还需要有制度、观念、服务的配合。其落脚点是一切为客户着想,最终实现软硬件配套的全面智慧。

  2.银行组织机构改进

  银行经营思路和方式的变革,离不开组织管理架构的保障。近年来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发展迅猛的民生银行,其改革起点就始于银行由总分行制向事业部制的转变。

  建设智慧银行,要求银行内部自上而下要建立明确的领导机构、组织推进机构。智慧银行建设的领导集体应当由董事长或者行长、分管电子银行工作的领导、其他主要部门领导共同组成,做到权责分明。每一层级的银行机构要明确其职责范围和具体要求。由于智慧银行的高度信息化,全行范围内应做好技术统筹,资源共享,从而降低成本,充分利用规模效益带来的好处。

  3.银行建设资源倾斜

  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基本设施一样,智慧银行的一些设施建设具有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不确定性多的特征。迫于盈利指标的压力,一些银行可能不愿意在这方面加大投入。而从长期来看,智慧银行是银行转型的目标,该项建设离不开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投入的倾斜。

  银行应在充分理解战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重点保障智慧银行各项建设,实现资金、人员双到位。注重向智能网点、电子渠道、自助设备、移动客户端等方面的投入,有效配置相关方面的人力资源。

  4.全力打造流程银行

  金融创新视域下的智慧,就是要能够及时甚至提前感知客户需求的变化,使得金融产品的供给与客户需求保持动态一致,通过及时便捷的渠道给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流程银行”应是创新活动的核心。区别于传统的“部门银行”,流程银行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目前,商业银行的网银、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服务渠道多为多头管理,产品与服务较为杂乱。牵头部门更多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不是整个产品线的整合和客户忠诚度的维护,这会导致银行内部协调能力下降、客户体验下降。实现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改造,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同行系统内信息交互、资源共享,方便客户金融消费的需求,有效地培养用户粘性。

  (二)微观层面

  1.客户洞察

  客户体验的洞察是银行改进该方面服务的起点。按照体验经济学的理论,客户体验一般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其中涉及到的客户体验类型包括:方便、信任、尊重、自主、时尚、身份等,吕可(2013)将这些体验类型进一步划分成基本、绩效、激励3种体验层次。对于不同层级的体验,客户的反馈是不同的[9]。基本体验的边际效用递减,绩效体验的边际效用不变,激励体验的边际效用上升。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在保持基本和绩效体验的基础上,做强激励体验,即在做到诚信、随时、随地、平等、容忍、倾听、建议的基础上,重视交流、协助、顾问、荣耀、回报这些体验服务内容,让客户最终形成价值认同感。

  商业银行应注重客户体验要素的调查、分析、反馈,建立客户体验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当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基本数据采集→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与处理→解决方案→可用性测试→针对性改进→客户体验反馈→再调整。

  2.产品创新

  在识别客户需求、明确客户体验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当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目标,综合利用云计算及虚拟化运用、物联网、移动终端等多种智慧技术,积极推进银行的产品以及服务创新,加快智慧化发展。

  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时代,商业银行想与之竞争,其前进步伐必须跟上互联网企业的创新速度。银行应当建立互联网思维,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企业金融服务模式、个人金融服务模式、社区金融服务模式、信息咨询服务模式。准确把握各个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确定重点发展的客户群、创新发展的先后顺序。高效、敏锐地进行新产品开发,灵活、迅速地进行产品优化,持续、有序地进行售后追踪服务。产品要做到差异化、系列化、品牌化,并且根据客户群的特征、客户体验的层级、银行的风险收益函数进行差异化产品定价、建立正确的投资组合。

  3.业务整合

  智慧技术的应用,在很多方面实现了用最少的人工干预为客户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以此为特点的技术,催生了新的业务模式:通过整合、共享、重新配置资源,实现资源流向对应的需求方。这种新型业务模式具备协同效应、标准化、透明化、网络化的特点。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