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规划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问题研究(2)
时间:2016-11-08 13:57
来源:发表吧
作者:张振中
点击:
次
(三)专业
社会分工导致产业和职业现象的出现,教育本身也逐步细分成各类教育。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不可能大而全,都不能培养所有产业、职业需要的人才, 也要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于是出现了“专业”一词。然而,对于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理论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教育部发布的专业目录里也没有明确表述,只是表明高职教育(专科)专业是以产业、行业分类为主要依据,兼顾学科分类进行的划分和调整,原则上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有学者综合了各种专业定义的优缺点,将专业定义为: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此定义能反映专业所涉及职业的知识要求,但忽视了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培养的要求。各高职院校偏重于以学科分类为标准进行专业分类以组织招生、教学,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且都毫无例外地认为一个专业将面向多种职业,而没有认识到一种职业也可能需要多种专业的支撑,从而人为地割裂各专业间的联系,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
结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特点,可以将高职教育的专业定义为主要依据职业分类和学科分类进行一定知识和技能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与传统的专业定义相比,此定义体现了多种职业对同一专业以及一种职业对多种专业的要求,专业间既有界限也有联系,不应简单地将人才和专业严格地一一对应,对不同专业知识和技能组合后应能满足不同职业的需求。
综上所述,产业、职业、专业的传导关系可以表述为:产业发展需要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才,其中的一部分是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这部分人才需符合相应的职业标准,其中最基本的单元是特定的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将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解构和重组后归类于不同的专业以适应规模化学校教育的需要,以专业为基本教学单位培养人才,学生可以学习不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同职业的需要,从而满足产业发展之需。与此同时,评价人才的标准也需要从专业学习情况转向职业标准的符合程度。
三、衡量高职院校专业规划对接产业结构程度的指标
(一)基本公式
以产业需求指引高职院校专业规划,要辅之以相关指标,以判断专业规划的合理性,基本公式为:
1.特定产业对接度(狭义对接度)
特定产业对接度(狭义对接度)=(高职院校专业规划中对接特定产业的职业标准数/区域特定产业包含的职业标准总数)×100%,简式为rn=pn/s×100%。
其中,区域特定产业包含的职业标准总数指学校所面向的区域各种产业中的部分特定产业所需的高级技能技术人才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经统计、分析、重组后的数量,用s表示;高职院校专业规划中对接特定产业的职业标准数是学校专业规划中与经过重组后的区域特定产业所需职业标准相关的职业标准数,用pn表示。可见,正常情况下,pn属于s中的一部分,pn≦s,两者的比值rn表示学校规划的专业对接特定产业的满足程度,最大值为100%,即学校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的范围与区域特定产业所需的一致程度。特殊情况下,学校办学资源丰富,需要开设多于原先选定区域特定产业所需的专业数,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扩大区域,放大s值,则pn回归小于s值的正常范围。
2.综合对接度
综合对接度=(高职院校专业规划涵盖的职业标准数/区域特定产业包含的职业标准总数)×100%,简式为r=p/s×100%。
其中,高职院校专业规划涵盖的职业标准数是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包含的职业标准数,用p表示。比值r表示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对接特定产业的满足程度,反映了学校专业数量的多寡。
3.偏离程度
通过比较综合对接度与特定产业对接度两者的差异,可以判断出专业规划对接区域特定产业的偏离程度,用d=(p-pn)/pn×100%表示。
(二)公式的解读与运用
1.区域的确定
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产业需要,社会需要的层次性决定了培养人才的层次性。高职院校的面向不可能是全国,只能是区域,只不过区域的范围有所不同而已。区域范围的确定影响到专业规划与区域产业的对接度。区域范围过窄,如选择县域,则区域特定产业包含的职业标准总数不大,学校只需规划少量专业则可满足区域特定产业需要,这将导致对接度偏高,除非该区域有持续稳定的生源及人才需求,否则,学校过窄的专业面可能难以为继。此时,可以扩大区域范围,从地市级扩大至几个地市或省级或更大。
2.特定产业的确定
产业规划也要经历动态的制定与调整过程,产业结构的形成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甚至中途面临根本的变革。专业规划依据的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将影响专业规划的合理性。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确定区域特定产业:
(1)较长时期的产业现状。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技工荒”揭示了我国各地各行各业还需要大量的高级技能技术人才,制造业仍将长期占据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因此,一些人才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且发展态势良好的产业可以确定为特定产业。
(2)我国各级政府每五年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般都对各地产业进行规划。这些规划往往有逐年的统计公报等基础数据支撑,可信度高,且有较强的政策影响力和扶持力度,也包含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产业形式,可选择其中的部分产业确定为特定产业。
(3)所谓特定产业包括区域优势产业、主导产业、重点规划产业等,各级政府可能并不作严格的界定,但高职院校要在确定的区域范围内对各类产业进行甄别,从产业现有规模、未来前景以及人才需求预测等方面确定其中的部分特定产业作为专业规划的基础,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非理性地追求大而全。
3.对接度分析的基本程序
第一,确定产业区域;第二,收集产业信息并进行分析,如果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特定产业数量过于多或少,则重复第一、二步骤;第三,分析区域特定产业所需职业的职业标准并解构,按照知识、技能的分类重组职业标准并计算,得出职业标准总数s值;第四,解构并分析学校现有专业包含的与第三步结果相同以及不同的职业标准总数,得出pn、p值;第五,将所得的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出结果以备分析。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