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化学教学中的比喻艺术(2)
2.3 运用比喻化解疑难,变深奥为浅显
魏朝刘韵在《人物志·材理》中说“善喻者一喻明数理”,意思是一个恰当的比喻有助于讲清多个道理,或解决多个疑问。有些化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枯燥,如果用空洞的语言平铺直叙地讲解,学生听起来乏味,而且晦涩难懂。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恰当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记忆深刻。而且越是抽象难懂的内容,越需要形象性的描述与想象,使学生的学习达到较好效果。
案例3 苏教版《必修1》“物质的聚集状态”的教学片段:本节课难点是气体摩尔体积,我通过比喻将微粒比作常见的篮球、乒乓球等,并设计了以下问题:篮球和乒乓球分别代表不同的微粒,请回答:(1)四个乒乓球紧密堆在一起体积大,还是八个乒乓球紧密堆在一起体积大?(2)同样紧密堆积,用八个乒乓球和八个篮球,哪个形成的体积大?(3)如果我们将八个乒乓球和篮球都分别置于教室的八个角上,它们构成的体积基本相等吗?
通过比喻设计的三个问题使学生理解影响物质体积的三种重要因素:微粒数目、微粒本身的大小和微粒间距,对于气体来说,微粒数量及微粒间的距离决定了其体积。这样比喻的目的就是用学生熟知的事物来描述学生不熟悉的、抽象的微观粒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地理解、接受新知识,化解学习上的疑难问题,理解抽象的知识。
2.4 活用比喻调控氛围,化沉闷为有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这就告诉每一位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试卷讲评课经常会出现做对的不想听,做错的没信心听的沉闷尴尬状况,此时若能借助比喻,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案例4 在试卷讲评课上有这样一道问答题:为什么面粉厂和加油站一样,也高挂“严禁烟火”警示牌?有同学在试卷上的回答为“面粉中含有易燃易爆的成分。”我带着夸张的表情讲到:“这样我们哪里是吃面粉,是火药啊!那自己家里的盛面粉的柜子不就成了炸药包啦”!学生听后发出会心的笑声,增加了习题教学的趣味性。之后,我又补充讲:“这道题目应该从面粉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去回答,而不能只从面粉的成分去考虑。”
再如关于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学,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因为抽象难懂,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调动,有教师形象地描述为“对着干”,但“胳膊拧不过大腿”,这一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原理有趣有味[4]。
生动形象的比喻能使课堂气氛变得幽默风趣,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感,引发探讨问题的强烈欲望,并且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美化心灵。使授课者、听课者都真正体验到寓教于乐的美好感觉。
3 化学教学比喻艺术应遵循的原则
比喻的意义只在于帮助理解,不能代替严密的推理论证。我们要善于利用比喻,但要避免为了比喻而比喻,牵强附会的比喻只会产生新的疑惑,滥用比喻会冲淡教学的主体内容,甚至贻笑大方。在化学课堂中运用比喻应遵循如下原则。
3.1 比喻应有相似性
比喻艺术要求喻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违背了这一原则,就是不恰当的比喻。东晋才女谢道韫对雪花的比喻可以称得上是喻体与主体相似的典范: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跟子侄辈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问道:“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道韫的哥哥说:“把盐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的确,柳絮作为雪花的喻体在相似性上要比盐恰当很多。
3.2 比喻应具科学性
比喻在于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具体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但要以不失科学性为前提。比如:在化学平衡状态的学习中,教师经常会用水池中进水管和出水管流量相等,水池中的液面保持不变用来比喻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用此比喻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化学平衡指的是封闭体系,化学平衡只有在封闭的系统中才能达成,开放系统所达到的平衡属于收支平衡,不遵循勒夏特列原理。二是化学平衡的自发性和方向性,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反应能一直进行至化学平衡,即自发反应的最大限度是系统的平衡状态。
3.3 比喻要有熟悉性
比喻的认知方式就是通过把不同的认知领域相互联系起来,刺激、引导认知主体采用有效的认知策略,所以,比喻的喻体必须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经验和知识,借此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展开类比和推理。不能用学生不熟悉的事物作为喻体,不但影响比喻的效果,甚至节外生枝,产生新的疑点。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