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探析(3)
四、影响因素模型探析
尽管在描述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时,我们采用了分别描述的方式,但是各个影响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根据访谈数据,课题组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索性模型。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主要受到两类影响因素的作用,一类是个体因素,即师范生自身的观念与实践;另一类是环境因素,即教师示范、学校文化与技术类教师教育课程。师范生自身持有的学科文化观念与教育技术实践是直接作用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而教师示范等环境因素则通过影响师范生的学科文化观念与教育技术实践间接作用于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从直接影响因素来看,如前所述,教师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参与教育实践的过程,教育技术知识作为一种实践性知识[10],更加需要师范生以实践主体的身份在技术丰富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技术融入的教学问题解决与行动获得直接经验,并在实践经验中逐渐形成与提升一种教育技术信念。W1校数学专业的一名实习生对实习和大学学习做了对比,“实习和大学中学到的差别很大,大学的理论只是一种书面的东西,但是在真正实践过程中会发现,有时候根据不同的学生你按照之前所学的方法去教,学生接受不了,这时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转换,或者把不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建立起的这种“信念”以纯命题、纯逻辑的方式是不能呈现的,是无法利用语言直接传递,必须经由实践来完成。同时,教师的实践并非盲目的行动,在实践行为发生之前受到教师使命、信念和自我认同的重要影响。柯瑟根的“洋葱圈模式”认为,对教师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使命”,教师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使命将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的信念和自我认同,并进而影响教学实践。前述有名实习生的阐述已证实了这一观点。
从间接影响因素来看,在师范生融入学科文化并形成学科教学使命和信念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实习指导教师。E1校一名历史专业的师范生指出,“我所在的实习学校里,老教师基本不用多媒体上课,他们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我们大学老师认为历史是基础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没必要用多媒体。我自己也不喜欢用多媒体,多媒体在实际教学中作用不大”。Ball&Bowe的研究强调,“领导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变革能力是整个组织发生变革的重要资源”[11]。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就是实习生组织的领导者,他们的教育技术信念和学科文化等对师范生会产生“灯塔”效应。按照布朗芬·布伦芬纳“生态模式”的观点,实习指导教师处于影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中层空间,而实习学校处于外部空间。实习学校的文化通过实习指导教师间接影响了师范生的教育技术意识、学科教育技术观念和教学行为。如实习学校文化对前述提及的实习生的影响。
技术类教师教育课程对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有潜在的作用。然而现实中教育技术类课程的作用没有凸显出来,绝大多数师范生对这类课程印象不深。事实上,特殊技术知识的缺乏仍然是造成教师进行技术整合的主要障碍。师范生对于如何在技术融入的环境中实施教学、掌控课堂、把握媒体的应用仍然是缺少专业知识的[12]。师范生需要“技术融入的一般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的学习”[13],需要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知识与技能,即所谓的TPK(TechnologicalPedagogicalKnowledge)。我们另一项研究的结果也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师范生的一般教学设计的知识具有显著影响[14]。但是,如果教育技术类课程不能形成系列、深入的学科,并且以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知识与技能作为其核心与重点,那么它将不会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显著影响。
五、结论与思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教育技术实践。这印证了我们在研究之前的理论假设:教育技术知识属于教师实践性知识[15]。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师范生的教育技术实践与师范生对学科文化的体认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系列课程,包括各种教育技术的实践环节必须要深入到学科,在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过程中确立教育技术的“合法身份”。有研究者认为,很多学科课堂结构已经根深蒂固,甚至成为技术融合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教育技术类课程必须要构建学科教育技术创新模型,通过学科教育技术创新模型的应用,与已有的学科文化博弈,形成技术融入的学科文化。只有这样,教育技术类课程才能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其次,从上述模型中我们不难看出,实习学校的文化氛围是间接促进或阻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无形的手”。师范生在实习学校中的学习具有极强的“文化适应性”特征,受到实习学校文化的潜在影响。同时,实习学校的文化还会通过本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意识、态度与实践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显性影响。因此,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不能仅仅关注教育技术类课程的改革,还需要通过大学与中小学校的合作,促进基础教育领域新的学习文化的创生,为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积极的文化土壤,保持师范生在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中的一致性。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国亟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的教师。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教育机构与教师教育者给予更多的关注。为了高效提升未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一方面,要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开发实施能够深入到学科的教育技术系列课程;另一方面,也要致力于促进基础教育领域新的学习文化的创生,为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积极的文化土壤。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