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语言评估 患者的语言评估依据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标准化汉语失语检查法,我们采用的是该检查法中7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评估,评估者是专业语言师。
1.2.5 认知能力评估 患者的认知能力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此表是当前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的认知功能评价和筛查工具。该量表满分30分。正常标准:大专以上≥24分;初高中≥22分;小学≥20分;文盲≥17分。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信息量、语言流利性、是非题、复述、听辨力以及口头指令和简易精神状态得分等
1.4 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5.0软件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均采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如果有P<0.05,代表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认知能力训练2个月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语言及认知功能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语言及认知能力评分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语言功能认知能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其中观察组患者复述、听力理解能力效果更佳。
3 讨论
丘脑是人体内功能十分复杂的一个部位,其内部含有多个独自分化的神经细胞群以及众多的传入传出纤维联系,他是大脑的皮下中转站,起着协调、整合的作用。丘脑性失语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后遗症,发病率很高,站脑血管的31.5%。Gorelick将丘脑引起的语言障碍分为4组:第一组为初级语言障碍,主要表现是声调低,不属于失语,这种现象出现的额原因可能是人体椎体外系统发出纤维止于丘脑腹前核和腹外侧和嘴部;第二组是言语缺陷,此阶段的症状为错语和持续症反应不能纠正错误,在言语的调控上有缺陷;
北大核心期刊第三组为找词困难,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与丘脑腹前核投射至辅助运动区以及岛页前皮质等有关。
丘脑性失语的主要语言特点[6]:首先表现为语音低,似耳语,即使要求其大声说话,患者也很快恢复低音,没有构音障碍;第二个特点是中间型口语,患者语言不流利,不喜说话;另外患者常常表现为找词困难,错语现象比较多,经常出现语义上关系词替代,因为错误或新语;患者的复述能力相对较好,但是对长句的复述能力比较差;患者会有明显的命名障碍,患者对颜色和反应命名较好,但是对列名和物别命名比较困难;患者会出现轻度的阅读理解障碍,朗读能力较好,但是对介词、副词、表示时空和顺递关系的词理解比较差;有不同程度的书写障碍;丘脑性失语经过治疗后恢复较快,一般预后也比较好。
患者认知功能分析:认知障碍的发生主要与脑中卒左侧半球、额叶等受损伤有关,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预后全面康复等。据有关研究发现,认知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有关,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几率越高,这可能与患者的脑可塑性降低、原有智能储蓄较少等原因有关。国内刘书芳报道[2]:认知功能损害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血清胆固醇升高,而高脂血症中胆固醇含量远远超过正常水平。所以,由于脑血管引起的脑中卒容易出现认知障碍。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病死率可能会上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务人员在进行治疗时要对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和评估,对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干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加强护理,提高其预后质量,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率。
认知功能与语言障碍的关系:认知功能是大脑皮层的高级活动范围,它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理解等。认知功能与语言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知功能恢复能很好的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语言功能的好转也能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二者相互促进。Martin认为语言障碍是由于支持语言行为的认知活动的减退而引起的,对于语言障碍的治疗应该利用强有力的以及集中的图形、符号、语义以及行为进行刺激,激发患者的认知活动[8]。这样的认知训练能有效的提高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该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
很多研究表明,丘脑性失语症采用多样化的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比较好,同时治疗的强度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1]。本次研究中采用认知功能训练对患者进行干预就说明了这一点。一般病人发病后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时根据患者失语症的具体情况,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效果促进法,功能性交流治疗,家庭训练指导、心理功能治疗等[4]。经过2个月的语言训练,做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观察患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命名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变化情况,另外还要观察患者的执行能力、听写、抄写以及计算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