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艾灸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效果,为剖宫产术后产妇的腹胀问题提供优质护理处理方案。 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2012年3月~2013年2月行剖宫产术的160例初产妇,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选取本院妇产科2013年3月~2014年2月行剖宫产术的176例初产妇,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艾灸治疗。治疗48 h后,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腹胀情况及排气时间。 结果 研究组术后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灸治疗剖宫产术后相较于传统护理方案,能有效缩短排气时间并促进胃肠道蠕动,利于早期营养摄入,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艾灸;剖宫产;腹胀;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5.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168-03
产妇行剖宫产术后,常因麻醉药物的抑制以及手术操作对腹腔脏器的影响,导致胃肠道功能减弱,易造成腹胀等不良后果[1]。据研究表明[2],腹腔手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常需24~64 h。临床上往往要求患者排气后再进食,因此,采用一定措施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尽早排气显得十分关键。笔者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后发现,我国传统中医疗法艾灸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胀方面有多篇文献报道,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制订出一套艾灸护理方案。本研究旨在探究艾灸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妇产科2012年3月~2013年2月行剖宫产术的160例初产妇,设为对照组,年龄20~41岁,平均(23.8±3.2)岁;选取本院妇产科2013年3月~2014年2月行剖宫产术的176例初产妇,设为研究组,年龄22~42岁,平均(24.1±3.8)岁。纳入标准:患者不存在心、肝、肺等其他重大脏器疾病;精神正常;了解本研究内容、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的性别、年龄、经济基础、文化层次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妇产科护理及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预防感染、促宫缩治疗、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及护理,具体操作步骤为:①选取中脘、双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治疗,灸法为温和灸;②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先反复测试距离,直到产妇感到局部温热且不灼热,即固定不动(通常距离皮肤2~3 cm即可);③每次艾灸5~7 min为宜,至皮肤出现红晕即停止,每日坚持2次。行艾灸治疗48 h后,分别评估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腹胀程度:无腹胀,未觉胃脘及腹部有不适感;轻微腹胀,产妇自述胃脘及腹部有轻微胀气,但无切口胀痛感;严重胀腹,持续胀气48 h以上,产妇自述腹胀严重,有恶心、切口胀痛等感受,并见腹部明显隆起,叩诊呈鼓音。②艾灸治疗后产妇在24 h内排气即为治愈;艾灸治疗后产妇在24~48 h内排气即为显效;艾灸治疗后产妇在48~72 h内排气即为有效;艾灸治疗后产妇在72 h后未排气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腹胀程度的比较
研究组术后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腹胀程度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的比较(h,x±s)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