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食用菌菌渣缓解地黄连作障碍的研究(2)

时间:2014-09-02 10:30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黄晓书等 点击:

 
 
  2.5 施用菌渣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施用菌渣对地黄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有明显影响(图5),施用菌渣处理显著提高了放线菌数量,同时提高了土壤细菌和土壤真菌的数量,但是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施用菌渣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2.6 施用菌渣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中蔗糖酶、纤维素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也受到施用菌渣的影响(表2),不同处理的土壤中蔗糖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变化趋势均为菌渣>重茬>头茬。其中菌渣处理土壤中蔗糖酶活性分别比头茬和重茬增加了72.00%,48.54%,达显著水平。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头茬和重茬增加了131.03%,8.95%,也达显著水平。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比头茬和重茬增加了13.20%,5.26%,但未达显著水平。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则为菌渣>头茬>重茬,分别比头茬和重茬增加了17.88%,35.13%。另外,脲酶的变化趋势为头茬>菌渣>重茬, 头茬和菌渣处理分别比重茬高7.69%,0.37%。这些结果表明施用菌渣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 
 
  3 结论与讨论 
 
  地黄连作障碍问题由来已久,但是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地黄连作障碍产生机制,尚未出现显著的消减连作障碍的方法。本研究首先筛选出降解酚酸效果最好的杏鲍菇菌渣,进一步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杏鲍菇菌渣对土壤中酚酸物质的降解效果以及对地黄各种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菌渣使地黄根际土壤中的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醛降解达到90%以上,同时,使重茬地黄块根的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了2.70,3.66倍。地黄发生连作障碍的最显著指标是块根不膨大,本文中施用菌渣处理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黄块根质量,但是仍达不到头茬水平,表明菌渣在缓解地黄连作障碍中的效果有限。梓醇是一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是地黄中的重要药用成分之一。通过分析梓醇含量发现,重茬地黄块根中梓醇含量最高,这个可能由于梓醇属于地黄的次生代谢物质,而连作所形成的逆境环境促进了梓醇的积累。但是由于重茬地黄块根质量最小,因此其单株梓醇含量也最小,而施用菌渣的作用在于提高了根重,而对于改善地黄品质的作用不够明显。
 
  通过分析地黄的各种生长指标发现,重茬地黄的叶片数量、冠幅、叶长、叶宽和株高在种植初期与头茬差异不大,但是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这些指标均逐渐下降,而施用菌渣均改善了重茬地黄的叶片数量、株高、叶长、叶宽和冠幅等地上部指标,使之趋于头茬水平,从表观上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地黄的连作障碍。 
 
  李振方等发现连作造成土壤细菌数量减少、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使土壤从“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19],而陈慧[20]认为种植地黄导致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减少,放线菌数量增加。虽然目前对种植地黄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有不同看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种植地黄可以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并且前期研究发现微生物失衡也是导致地黄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发现施用菌渣后,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较重茬处理均有所增加,这可能一是由于菌渣本身蕴含了丰富的微生物,二是由于菌渣所富含的营养物质刺激了土壤中原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导致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这可能也是菌渣部分缓解了地黄连作障碍的一个原因。 
 
  土壤中一切生化反应都是在土壤酶的参与下完成的,土壤酶活性的高低能反映土壤生物活性和土壤生化反应强度[21]。土壤酶在驱动土壤代谢和土壤中养分物质循环及养分的有效释放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2]。本研究发现施用菌渣后,土壤蔗糖酶、纤维素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重茬处理均有提高,而土壤蔗糖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均高于头茬处理。这可能是由于菌渣中含有大量富营养物质和微生物,提高了土壤的酶的活性,从而部分缓解了地黄的连作障碍。 
 
  综上所述,施用杏鲍菇菌渣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地黄连作障碍。其原因可能是菌渣有效的降解了土壤中的酚酸物质,并使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增加和酶活性提高。但本实验采用的只是1种食用菌渣的1个剂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连作的危害,而未能达到彻底的根治。要彻底解决地黄的连作障碍问题,尚需要多种技术的配合,并从土壤、植物本身和基因表达调控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冠瑛,王丰青,范华敏,等.地黄化感自毒作用与连作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 2012,14(6):35. 
 
  [2] 郝群辉,刘红彦,王飞,等.怀地黄根际土壤水提物GC-MS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7,2:78. 
 
  [3] 刘红彦,王飞,王永平,等.地黄连作障碍因素及解除措施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6,21(4):131. 
 
  [4] 何华勤,董章杭,梁义元,等.水稻化感作用研究的新进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2):140. 
 
  [5] 吴凤芝,黄彩虹,赵凤艳.酚酸类物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及保护酶活性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7): 821. 
 
  [6] 孔垂华,徐涛,胡飞,等.环境胁迫下植物的化感作用及其诱导机制[J].生态学报,2000,20(5): 849. 
 
  [7] 林文雄,何华勤,郭玉春,等.水稻化感作用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 2001,12(6):871. 
 
  [8] 杜家方,尹文佳,张重义,等.不同间隔年限地黄土壤的自毒作用和酚酸类物质含量[J].生态学杂志,2009,9(3):445. 
 
  [9] 杜家方,尹文佳,李娟,等.连作地黄根际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动态变化[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8):948. 
 
  [10] 吴宗伟,王明道,刘新育,等.重茬地黄土壤酚酸的动态积累及其对地黄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9,28(4):660. 
 
  [11] 徐建中,胡开辉,孙淑静,等.不同类型食用菌产木素氧化酶系能力比较与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3(2):375. 
 
  [12] 冀宏,赵黎明,汪虹.食用菌产业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与实践[J].食用菌,2007(2):1. 
 
  [13] 李学梅.食用菌菌渣的开发利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3(5):40. 
 
  [14] Li Xuanzhen, Lin Xiangui, Zhang Jing,et al.Degrad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by crude extracts from spent mushroom substrate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s[J]. Curr Microbiol,2010,60(5):336. 
 
  [15] 王太霞,李景原,胡正海.怀地黄营养器官中梓醇的积累动态[J].中草药,2004,35(2):208. 
 
  [16] 薛香,吴玉娥,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及其与SPAD值的关系[J].湖北农业科学, 2010,49(11):2701. 
 
  [1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土壤微生物研究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18] 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19] 李振方,杨燕秋,谢冬凤,等.连作条件下地黄药用品质及土壤微生态特性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20(2):217. 
 
  [20] 陈慧,郝慧荣,熊君,等.地黄连作对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2):2755. 
 
  [21] von Mersi W,Schinner F.An improved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detemining the dehydrogenase activity of soils with iodonitrotetrazolium chloride [J].Biol Fert Soils, 1991,11(3):216. 
 
  [22] 邱莉萍,刘军,王益权,等.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3):277.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其它期刊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