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浅析《史记评议》对《史记》谋篇义例之揭示

时间:2015-05-18 10:26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王敏 点击:

  摘要:李景星的《史记评议》是一部对《史记》逐篇进行分析和评议的著作,本文从李景星对每篇的具体分析和评议出发,从文学角度探寻其对《史记》的篇什架构、对比情境和脉络统一进行评议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发掘其价值,最终达到对《史记》内容加深理解的目的。
  关键词:《史记评议》;文学评议;架构;对比;脉络
  谋篇,亦即布局,指的是具体篇章的组织。具体说来,也就是确立文章的基本结构,对内容层次进行恰当的安排,以有利于思路的展开。这既包括外在整体形式的架构,也包括内部各层次间的照应和贯通。李长之先生说:“《史记》一部书,就整个看,有它整个的结构;就每一篇看,有它每一篇的结构。就像一个宫殿一样,整个是堂皇的设计,而每一个殿堂也都是匠心的经营”【1】。《史记》对具体篇章的组织,就是司马迁匠心独运的体现。
  一、《史记》之篇什架构
  架构,即结构。它是文章的骨架,也能体现作者深层意识形态的选择。文章就如一个有机体,从篇章以至字句,莫不有其结构。结构法式确立,然后文章的内容才能顺利地表达出来。但是,结构法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史记》130篇,每一篇都自成一个独立的体系,李景星联系每一篇的具体内容,对每一篇的结构都作出了简洁明晰的评论。
  总的来看,文章大的结构不外乎三层:开始、中间和结尾,正如《文心雕龙·镕裁》篇所讲的:“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2】。这里的“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就是开始、中间和结尾的意思。李景星的评议并非完全依照刘勰所提出的“三准”要求,但他在形式上还是抓住了篇章的大结构,而且尤其注重对开头和结尾进行评议。
  首先,李景星重视揭示《史记》篇章开始的提动作用。例如:“开首‘欲以并天下’五字,已提动通篇。”(《秦始皇本纪》)
  其次,他也重视篇章结尾的收束作用。例如:“开首引用《尚书·尧典》,……而以‘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句作一收束。”(《夏本纪》)
  最后,从整体上评议文章的篇章结构,体现《史记》文章章法之严密、结构之完整。例如:“篇内叙梁王,先叙代、梁二王以清头绪,后叙济川四王以为收束,章法严密之至。”(《梁孝王世家》)
  《史记》所记事绪繁多,但通过李景星的一番分析,便觉得叙次明晰、豁然开朗了。
  另外,在人物传记中,不同人物的前后出现,也构成篇章的结构框架。例如:“《孟尝君传》中间叙孟尝君事,而以田婴、冯谖附传分寄两头,章法最为匀适。合观通篇,又打成一片,如无缝天衣。盖前叙田婴,见孟尝君之来历若彼;后叙冯煖,见孟尝君之结果如此。”(《孟尝君列传》
  二、《史记》之对比情境
  文章主旨之凸显,文气之遒劲,经常会借助于情境对比的设计来实现。所谓情境之对比,指作者处理情感或意象的时候,相对列出相异甚至相反的事实或者情境,使之相互映衬,以资比较,达到相反相成的表达效果。其表现形式大致有四:或是结构的对列,或是内容的对照,或是写作技巧的相对运用,又或是表达效果的相对体现。在《史记评议》中主要体现为后三点。
  第一,内容的对照。
  《史记》有些篇幅内容多,记事杂,篇幅长,但却有一定的规律,即前后内容相对照,李景星的评议就是抓住这个特点,化长篇大论为简单的几段对照,使人一目了然。如:“《南越传》以简括胜,前路写南越之强,如睹一隅负固之势;后路写南越之弱,备详四面进兵之状。”(《南越列传》)
  第二,写作技巧的相对运用。
  1.虚实
  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基本技法之一,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中也运用得比较多,这里用来评论文章的写作技巧。清代恽寿平的画论称:“古人用笔,极塞实处愈见虚灵;今人有置一角已见繁缛;虚处实,则通体皆灵,愈多而愈不厌”【3】。文章亦然,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实相生,文境即灵活多姿。如评《穰侯列传》的写法,李景星用“避实击虚法”来概括,本篇主要写穰侯的“贵极富溢”,不以实写,而是以他辞他人形容、陪衬,使文章灵动生色。再如评议《季布栾布列传》:“通篇多从虚处著笔,文势十分灵活。《季布传》叙周氏,叙朱家,叙曹丘生,皆是叙季布。其正叙处不过折樊哙、对文帝两节耳。《栾布传》叙彭越,叙藏荼,叙燕、齐立社,皆是叙栾布。其正叙处不过奏事彭越头下及自称数语耳。”(《季布栾布列传》)
  2.明暗
  本来指绘画中色彩浓淡的配置和表现,“画有明暗,如鸟双翼,不可偏废,明暗兼到,神气乃生。”【4】体现在文章中,则是内容的显隐和笔法的直曲。正如清代刘熙载在《艺概·经义概》中所说:“文之善于抒理者,显者微之,微者显之,此之谓也”【5】。李景星的评议,也注重运用这种技巧来表现文章内容。例如:“有明应处,如‘此岂非天邪?非天命孰能当之’等句是;有暗写处,如‘吕太后以重亲故,欲其生子万方,终无子’;‘窦太后欲置赵籍中,宦者忘之,误置代籍中’;‘陈皇后求子,与医钱凡九千万,然竟无子’等处是。”(《外戚世家》)
  3.轻重
  主要指笔法而言,一般与文章内容的详略或重要与否有关,详者多用重笔,略者则多用轻笔;重要的信息则重笔揭示,一般的信息则轻描淡写即可。具体的评议如下:“叙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事,特用重笔提揭,以吴通中国,始于巫臣,故谨著之。”(《吴太伯世家》)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主要的写作技巧以外,李景星《史记评议》中还有以下几篇,也是从技巧相对运用的角度来分析和评议,例如:“而于其中又插入魏勃事、路中大夫事及纪太后嫁女等事,忽而正写,忽而旁写,忽用重笔,忽用闲笔,如千军万马中有整辔从容之乐,自非才力富足,那能办此。”(《齐悼惠王世家》)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李景星对《史记》中写作技巧相对运用这一特点的把握十分精到,他的分析评议也很具体到位。技巧上的这种对比,经过李景星的一番分析,可以使读者对《史记》各篇的人物和事件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第三,表达效果的相对体现。
  1.详略互见
  首先,一篇之中,详略是相对而言的,有详便有略。李景星对每一篇进行评议,一般都会指明哪些是详写的内容,也即是篇章的主要内容,如:“三层之叙述,尤以文公事迹为特详,几占全篇三分之一。缘文公为霸主,是晋国前后最出色人物,故郑重述其事。譬如长江大河,此是中流盛处,越有波涛起伏,乃越显得源流长远。”(《晋世家》)
  其次,不同篇章之间,详略是因为“互见”,即“互见法”。一般是为了避免内容上的重复,如:“燕之卒亡,亡于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而此篇不详载者,以有《刺客》各传在,世家可但提纲要,不必复叙也。”(《燕召公世家》)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