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陆机的唯美思想
摘要:形式美和语言美是六朝文学的重要特点。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历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地文学理论作品的《文赋》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理论建构,陆机本人也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些理论。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陆机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形式美和语言美的追求进行一定的梳理,从而更好地廓清中国文学唯美思潮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文赋》;陆机;形式美;语言美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03
对形式美和语言美的自觉追求是六朝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将之简称为文学的唯美思潮。六朝文学的唯美倾向自建安就已经出现1,至太康年间这种倾向蔚为壮观,且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形态。南朝以后,历经宋齐梁陈,这股思潮愈演愈烈,并且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这股思潮的发展过程中,陆机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他上承曹植,下启二谢,不仅以自己的文学创作,更以自己的文学理论,将唯美由一种朦胧的倾向变为一种明确的、强势的、在当时甚至是主流的潮流,并且陆机的出现也决定了唯美后来的发展和走向。
陆机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历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地文学理论作品2,虽不及后来刘勰的《文心雕龙》那样“体大而虑周”3,但比起之前曹丕的《典论·论文》则有了很大的进步。《文赋》对作家的创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构思、辨体、遣词、造句都提出了很好的观点,尤其可贵的是它开始触及诸如“天才”、“灵感”、“形象思维”、“继承与创新”等在文学创作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具体到形式美和语言美方面,陆机在《文赋》中主要做了如下论述:
一、主张从经典和前人的优秀作品中提炼语言,但反对简单抄袭古人的陈言,要自出机杼。他在文赋中说:要“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概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另外还有“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这是说要从前人的优秀作品中进行提炼优秀语言,从而来表达“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物象与情思。要“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以“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如果与古人雷同要主动放弃,“如所拟之不殊,乃暗合乎曩篇。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受而必捐。”
二、主张炼字琢句,造句要精巧,遣词要艳美,还主张敷藻与调声,以达到巧妍的目的。在《文赋》中,陆机说:“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遗言也贵妍。”因为“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所以作家想“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必须炼字造句,以“巧”以“妍”。另外,他还说:“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这是说为了艳美、精巧,即使是超出规矩也是可以肯定的,所谓“离方”即是此意。
在说完为文在遣词造句上要艳美和精巧之后,他接着说:“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这就是说要在文字声音的高低错落上有所追求,文字要有音乐感,要有旋律性。另外,华丽的词藻、鲜明的色彩也是为文应该重视的,故在后文中他说:“谬玄黄之铁序,故淟涊而不鲜”,又云“藻思绮合,清丽芊眠。炳若缛乡,凄若繁絃”。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尚巧贵妍。
陆机还非常重视语言的锤炼,反对徒事雕琢而缺乏真情实感。“或遗理以存异,徒寻虚而逐微。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犹弦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这就是说一味的在细微处纠缠、推敲、雕琢而缺乏真情实感,哪怕是怎么“弦么”“徽急”,也是不能达到“悲”的。
三、修辞上主张骈偶,反对“孤”“独”。陆机是骈文的开创者4。在《文赋》中,陆机云:“托言于短韵,对穷迹而孤兴。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李善注曰:“短韵,小文也。言文小而事寡,故曰穷迹。迹穷而无偶,故曰孤兴。”“言事寡而无偶。俯求之,则寂寞而无友;仰应之,则寥廓而无所承。”“言累句以成文,犹众弦之成曲。今短韵孤起,譬偏弦之独张;弦之独张,含清唱而无应。韵之孤起,蕴丽则而莫承也。”5此处,“短韵”解为“小文”,接着说“文小而事寡”。此处之文显然是文句的意思,,因此这里说的是造句与用事。造句不能无偶,否则是“孤兴”;用事不能无对,否则就是“穷迹”。“穷迹”“孤兴”即会“莫承”“无友”,如同“偏弦之独张”,即使是“清唱”也会“无应”。这实事上就是主张为文要用典,要骈偶。
四、作品中需要有警策之句。他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句繁复,要使读者得到要领必须要有提纲挈领之句,从而达到“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
五、钟情于“秀句”,为保留“秀句”,宁可牺牲文章的简洁。“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这是说有玉则山就光辉起来,有珠则水就明媚起来。同样的道理,有了秀句文章就漂亮起来。为了保留其中的秀句,即使是其他部分不满意,甚至有多余之嫌,也不能删掉,因为“彼榛楛之勿剪,亦蒙荣于集翠。”
六、主张典雅,反对偶俗。这个问题和后世所谓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相同的内容。陆机认为:“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他不主张单纯一味的模仿来自民间的新调,而应该在创作过程中加以雅化,即乐府民歌文雅化。因为“或奔放以谐合,务嘈囋而妖治。徒悦目而偶俗,固声高而曲下。寤《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
七、主张一篇诗文要通体完美,统一调谐,成为完美无瑕的艺术品。这是注重文章的整体性。“或寄辞于瘁音;言徒磨而无华。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这样只会如同“下管”一样,奏出来的声音时好时坏,“虽应而不和”。
在具体操作上,陆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用典隶事,藻饰雅化。陆机的诗文中大量用典,并且经常使用古籍中的语言。以乐府诗为例,陆机喜欢用古题原意加以扩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例如乐府《乐府诗卷三十二》有《君子行》篇,故此十二句: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6陆机则将其扩展为:
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休咎相乘摄,翻覆若波澜。
去疾若不远,疑似实生患。近火固宜热,履冰岂恶寒。
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逐臣尚何有,弃友焉足叹。
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端。天损未易辞,人益犹可欢。
朗鉴岂远假,取之在倾冠。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7
两相比较,前者古朴无文,近似口语。后者则不然,读起来典雅、深奥,口语化减轻,有些句子不好懂了。例如“掇蜂”句。另外,在格式上“天道”二句、“福钟”二句显然是经过反复锤炼的,整饬典雅,容易产生警醒读者的效果。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