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大量运用吴方言,是鲁迅作品语言的一大特点。本文对鲁迅小说中的吴方言做了梳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鲁迅使用方言的态度。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吴方言 现代汉语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先后创作了《狂人日记》等三十余篇现代白话小说,它们是白话文运动的重要实绩,为革新文学语言起了示范作用。鲁迅使用的语言是尚处于雏形阶段的现代白话,其中夹杂着众多吴方言成分。通过梳理、分析鲁迅小说中的吴方言,我们可以对鲁迅在共同语尚未成型的情况下,积极而又慎重地采用方言进行写作的态度产生较为深入的认识。
一
鲁迅小说中的吴方言成分极为丰富,下面从实词、虚词和方言俗语三方面进行梳理。
(一)实词
1.名词
鲁迅小说中常出现江浙一带特有的乡物名称,如“乌篷船”(《离婚》)、“白篷船”(《祝福》)等。此外,鲁迅也会使用方言名词指称存在较为普遍的事物或概念。
(1)罗汉豆正旺相。(《社戏》)
“罗汉豆”即蚕豆,常见的罗汉像都为头皮光亮、满脸福相的胖僧人形象。因此,绍兴人将同样光亮饱满的蚕豆称为“罗汉豆”。绍兴话中虽也有“蚕豆”一词,但实际指的是豌豆。
(2)长子弯了腰。(《示众》)
“长子”指身材高大的人。吴方言中“长”可用来修饰人,古汉语中也有这样的用法,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北方话中,“长”已失去了修饰人的能力,在形容人的身材时用“高”。
(3)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采薇》)
(4)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祝福》)
“气力”、“魂灵”即力气、灵魂,它们的语素顺序与北方话相反。语素顺序颠倒并不会改变词义,吴方言只是约定俗成地选定了一种不同于北方话的顺序。鲁迅小说中还有另外一些并列式的逆语素词语,如“苦痛”(《一件小事》)、“绍介”(《非攻》)、“慰安”(《藤野先生》),它们并不属于吴方言。吴子慧认为它们是近代白话文用法的遗留,石汝杰指出这些逆序词都来自日语。事实上,“苦痛”(苦痛杂于肠胃之间《韩非子·解老》)、“绍介”(请为绍介,交之于将军《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慰安”(时民皆饥愁,州县不能慰安《汉纪·平帝纪》)均是文言词,近代白话与日语继承了文言的用法。
2.动词
鲁迅选择动词的精妙之处历来为人们称道,而逼真传神的方言动词也为他的动作描写增色不少。
(5)赵太爷肚里一轮,觉得于他总不会有坏处。(《阿Q正传》)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说文》仑,思也,力屯切。‘浙江’令人自省者曰肚里仑一仑”,这里的“轮”即做“思”解。“肚里一轮”也就是暗自盘算,这里强调了盘算的速度之快,凸显了赵太爷的精明狡诈。
(6)可惜言语不通,缠不明白。(《非攻》)
“缠”在吴方言中有误解、弄错的意思,如《九尾龟》一百五十八回:“耐个人末勿晓得缠到仔洛里去哉!”“缠不明白”就是“弄不明白”,动词“缠”使人想到各种问题如藤蔓般相互缠结、无法理清,极具表现力。
鲁迅小说中多次出现动词“捏”:
(7)三代不捏锄头柄了。(《风波》)
(8)手里捏着一支大竹杠。《阿Q正传》
现代汉语中“捏”是用手指夹住物体,但是“锄头柄”和“大竹竿”都是粗重的工具,单用手指是夹不住的。吴方言中的“捏”与北方话的“抓”、“握”类似,既能用手指,又可动用手掌,这两处“捏”用的都是吴方言中的语义。
3.形容词
吴方言中的叠音形容词非常丰富,鲁迅小说中也出现了许多。
(9)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狂人日记》)
(10)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风波》)
(11)见她死板板的脸上并不显出什么喜怒。(《肥皂》)
“白厉厉”用来描写“吃人者”牙齿悚然排列、闪现白光的样子,显示了他们的凶残、恐怖,画面感十足。“热蓬蓬”描写饭菜刚做好时热气蒸腾的样子,很生动。“死板板”写表情的死气沉沉、毫无活力。这些叠音词不仅节奏分明,有语音美,而且能逼真地描摹形态、表情达意。在吴方言中,三音节形容词的结构不同,表达的程度也存在差异。例如ABB形的“白雪雪”、“红血血”指比较白、比较红,相对应的BBA形式“雪雪白”、“血血红”在程度上就有所升高,表示非常白、非常红。
(12)慰老爷她是不放在眼里的,见过两回,不过一个团头团脑的矮子。(《离婚》)
(13)从此王胡瘟头瘟脑的许多日,并且再不敢走近阿Q的身边。(《阿Q正传》)
“×头×脑”形式的形容词在吴方言中比较常见,多带有贬义。“团头团脑”形容人体形臃肿、肥头胖脸的样子;“瘟头瘟脑”指人像得了瘟病一样,头脑昏沉、不清醒。
4.量词
鲁迅小说中的量词反映了吴方言量词搭配上的一些特殊之处。首先是量词“柄”。普通话中,“柄”和“把”相似,可计数带细柄的物品,但是“把”的口语色彩较浓,“柄”则显得比较文雅。在吴方言中,“柄”没有明显的书面色彩,可用来计数各种日用物品,如鲁迅所使用的:“两柄锄头”(《奔月》)、“一柄黄斧头”(《补天》)。
此外,还有量词“株”。普通话里“株”只能用于计量树木花草,而吴方言里的“株”还可计数蔬菜、葱等,搭配范围相对广泛,如鲁迅小说中的:“一株野桑树”《兔和猫》、“一株菜”《祝福》、“五株葱”《奔月》。
5.代词
古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始终没有区分男、女的作用,后来出现的“他”也兼指男、女及其他事物。从1920年7月写作《一件小事》起,鲁迅开始用吴方言人称代词“伊”代指女性第三人称单数,如:
(14)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故乡》)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