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居窄逼,庭草不生。时值秋霖,云深日暝。入夜至更余,雨声暂歇;残云宿于天际,微月出于东方。忽有蛙声,出自庭侧;仅仅孤鸣,或断或续。岂乎类而寡朋,抑离群而自咏。欹枕听之,似为有致;不若池塘乱鸣,徒聒噪人不成梦也。披衣而起,挑灯咏之。
时当默处懒争鸣,夜向空庭独发声。
低逐蛩号音不乱,高随蚓曲气还清。
官私却混今谁问,鼓吹难齐部未成。
雨后竹中空自怨,并无飞羽宿啼更。
这首咏物诗诗人用隐喻的写作手法表达思明复明的情怀。其中诗序交代了作者披衣挑灯吟咏之前的环境背景:狭窄的住所,荒芜的庭院,绵绵秋雨更深时分暂歇,残云、微月下庭侧传来断断续续孤鸣的蛙声。蛙声有致,不似池塘乱鸣扰人清梦。孤鸣的青蛙引起了同样离群寡朋的诗人内心的触动,激发了作者展露内心思绪的欲望。诗人以孤鸣的青蛙自比,借蛙声、蛩号、蚓曲等动物的叫声,表达复明的渴望和因缺少同伴而孤掌难鸣的孤独与忧怨。再如《夜眠听雨》:
遇晴常听月,无月听偏难。
海怒声疑近,溪喧势作寒。
闲枝惊鸟宿,野渚洽鱼欢。
梦与诗争局,诗成梦亦残。
这是一首细腻描绘雨声的咏物诗,但诗的开局却不是从听雨写起,而是先“听月”,而“月”是如何“听”的呢?“日”、“月”为明,故明末清初遗民诗作中,“日”或“月”常使用作为明的代称,这里诗人“听月”,去“日”留半边:月;“月”象征了明朝残留的半壁江山。所以实则是诗人的一首思明之作。以海怒溪喧烘托雨声,说明雨势之大。以“惊鸟宿”、“洽鱼欢”表现飞鸟和游鱼对下雨的不同反应,生动地描绘了雨声,使画面鲜活起来,产生了动态的美感。有的研究者认为:“海怒”是指郑成功的东征之势,“溪喧”则指荷兰殖民者听闻其隔海攻势而害怕胆寒。⑤联系当时局势和诗人的复明愿望,此说有一定道理。
这首诗作者借隐喻暗语以抒发强烈的思明情怀与复明之愿。
3.歌咏台湾风物,流露故乡之思 沈光文的这类咏物诗大多采用质朴清新的语言来吟咏台湾的热带风光、物产,以及当地土著民独特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这类诗歌内容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对诗歌题材与内容的开拓与创新。季麒光在《题沈斯庵杂记诗》中称赞道:“斯庵学富情深,雄于词赋,浮沉寂寞于蛮烟瘴雨中者二十余年。凡登涉所至,耳目所及,无巨细皆有记载。”可以说沈光文无愧为台湾乡土文学、民俗文学的创始者。如《番柑》《番橘》(《诸罗县志·沈文开杂记》)描写台湾柑橘的形状、颜色、味道等。
《番柑》云:
种出蛮方味作酸,熟来包灿小金丸。
假如移向中原去,压雪庭前亦可看。
《番橘》云:
有番橘出半线诸山,树与中原橘异。大如金橘,肉酸,皮苦,色黄可爱。
枝头俨若挂繁星,此地何堪比洞庭。
除是土番寻得到,满筐携出小金铃。
正如季麒光所说“斯庵真有心人哉”,沈光文在登山问水中有意识地观察并且以诗文记录,“其间如山水,如津梁,如佛宇神祠,禽鱼果目,大者纪胜寻源,小者辨名别类。”(季麒光《题沈斯庵杂记诗》)这类诗既有文学价值,又有文献价值。诗人以朴素真诚的语言歌咏台湾的物产:番柑、番橘,显得平易近人,亲切可感。他没有以中原为尊的大汉族主义心态,以吟山咏水的诗歌方式表达出他对台湾这片土地的热爱。但是作者离开故土、远离亲人、漂泊海外的孤独感与无奈感总会充满心中,因而在描绘台湾风物时,会幻想“假如移向中原去”或者发出“此地何堪比洞庭”的感慨,这正是诗人思乡之情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这一类作品又如《番妇》:
社里朝朝出,同群担负行。
野花头插满,黑齿草涂成。
赛胜缠红锦,新妆挂白珩。
鹿脂搽抹惯,欲与麝兰争。
番妇不属于物的范畴,但被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加以细致描写时,也可以归为广义上的咏物诗。沈光文在郑成功死后,不满郑经改变其父的政策而作《台湾赋》讽刺之,几遭不测,所以变服为僧逃入罗汉门山中居住。山旁的目加溜湾是台湾原住民之一西拉雅平埔族的居住地,沈光文在此地教授汉语,同时也行医补贴生计。因而他对当地的风俗人情非常熟悉,带着新奇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土著族妇女迥异于中原汉族女子的日常活动、打扮和服饰,以诗歌咏番妇的勤劳和充满异域风情的美。沈光文的这类歌咏台湾风物的咏物诗留存下来的数量极少,现存也就大约五首,但却真实地记录了早期台湾当地土著民的风土人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材料。
二、沈光文咏物诗的艺术特色
沈光文的咏物诗是以孤臣遗民的独特视角和审美观念来审视身边的“物”,多以自然之物为其所咏对象。傲霜之菊、清傲之鹤、孤贞之竹、孤鸣青蛙等,这些审美意象无不寄托了其内心深处自我情感抒发的需求,表现出鲜明的人格精神和个性特征。他在吟咏自然之物时,将明清易代的政治现实与个人情感交融其中,传递出强烈的时代感。
这些自然之物是沈光文有意识选择的结果,吟咏之物与自我感受相契合,碰撞出心灵的共鸣,自然触发内心的真实情感。如沈光文对“菊”意象的偏爱,咏菊诗占据了诗人咏物诗的大半篇幅。除了出自对菊花这种花品感性直接的欣赏喜爱外,更重要的是“菊”意象所承载的深刻文化意蕴使诗人的内心有所寄托。因此,沈光文的咏物诗在艺术特色上表现出比较鲜明的一点就是比兴寄托手法的运用,即通过咏物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物象与情感自然融合,并且相契合。
沈光文的咏物诗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兴寄”精神。“兴寄”一词由初唐诗人陈子昂首创,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说:“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讽刺齐梁和初唐时期诗歌“烟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的浮艳诗风,认为当时诗歌失去了风骨和寄托,故提倡“兴寄”的诗学理论。所谓“兴寄”,就是强调诗歌的比兴寄托,托物喻志,因物起兴,要求诗歌创作应该有感而作。而沈光文的咏物诗也具有“兴寄”特色。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