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篇中秦昭襄王亦非传主,只是作为传主范雎生平事件中的一位配角出现,但“跽而请曰”这一细节在这短短的段落中重复出现了四次,很好地将秦昭王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给展现出来。再加上秦昭王所言语气的诚恳、态度的谦恭,一个尊重贤士,气度不凡的秦王形象就这样塑造出来了。可以说,这段文字中的细节描写是司马迁精心选择的结果,秦昭王的言辞与跽请的频繁也确实是秦昭王在那个时候内心情感的必然外现。毕竟,作为一位由大臣拥立的新晋君王,怀着高远的抱负志向,但面对的是内有太后和大臣的局束限制,外有东方六国欲乘此机将秦国势力一举打灭,其怎不会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心急?怎不会去努力寻找一位属于自己的贤人辅佐?现在范雎来了,正好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因此其内心的活动就不断地在一言一行中显现出来。这正是张新科在《〈史记〉与中国文学》中所提到的“司马迁能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为人物安排一些言辞动作,让其内心自我暴露。”[10]的人物塑造手法之特色。
三、在对比中见人物
除却上述两点之外,《史记》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典型与普遍的手法,就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以此将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地展现并在对比之中蕴含对于人物的褒贬。如项羽与刘邦,信陵君与平原君,窦婴与田蚡等均是《史记》中有名的几组对比人物。温瑞萍亦云:“司马迁常常运用比较的方法表现人物的悲剧,迎合社会、迎合世俗的人,往往得到幸福;反之,坚持理想、追求光明的人,往往遭遇坎坷。劳苦功高、骁勇善战的李广横刀自刎,而平庸无为、名声不佳的李蔡却步步高升;才能杰出的苏秦被人刺死,他庸庸碌碌的弟弟苏代却得享天年……比较是随处可见的,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物有对比,身份经历相似的人物也形成比较,使我们对那时的风云人物有形象立体的认识。”[11]在秦昭襄王这位论述不多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能发现使用对比手法的影子。且来看《楚世家》中关于“秦楚之争”的叙述:
秦昭王初立,乃厚赂于楚,楚往迎妇。二十二年,怀王入与秦昭王盟,约于黄棘。秦复于楚上庸。二十六年,齐、韩、魏为楚负其而合于秦,三国共伐楚……二十八年,秦乃于齐、韩、魏共伐楚,杀楚将唐眛,取我重丘而去。二十九年,秦复攻楚,打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杀我将军景缺。怀王恐,乃使太子为质于齐以求平。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
(史记《楚世家》)[12]
此处,明是秦楚两国相争,实则是秦昭王与楚怀王之争。秦昭王工于心计,先与楚约黄棘,散其合纵之盟,再待国力已复,挥兵强袭,连克楚城,楚怀王的软弱无能由此也一览无余。试想,秦惠王方卒,秦昭王初立,秦国的实力定然大损。此时合纵之盟若乘虚而入,秦必遭大祸。然而秦昭王通过“厚赂于楚”,先同合纵之盟中的楚国修好,这样不仅保证了局势的暂时稳定,还成功地把斗争的矛头引向了楚国,散了合纵之盟。秦国也得以休养生息,以图再战。楚怀王目光短浅,便衬出秦昭王眼光长远;楚怀王见利忘义,便衬出秦昭王老谋深算;楚怀王左右支绌,便衬出秦昭王指挥若定。虽是《楚世家》,秦昭王的形象便在这同楚怀王的对比中被塑造出来,这就是对比手法的效果。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可谓是驾轻就熟,以至于在秦昭襄王这样一位在整部《史记》中所占篇幅极少的人物上亦能体现出多种典型的艺术手法,从而使得这位君王的形象立体、丰满。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写到:“(司马迁)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故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故能如茅坤所言:‘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贾列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也。”[13]正是司马迁成功地运用了包括本文所述方法在内的各种艺术方法,才为后人塑造了如此光辉的一道历史人物画廊,而这道画廊也一直焕发着动人的异彩。
注释:
[1]可永雪.史记文学研究,张大可,安平秋,余璋华.史记研究集成·第九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2.
[2][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75:2446.
[3][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75:739-741.
[4][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75:2452.
[5][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75:745.
[6]朱东润.传记文学能从《史记》学到些什么,施丁,廉敏.史记研究(下册).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73.
[7]可永雪.史记文学研究,张大可,安平秋,余璋华.史记研究集成·第九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27.
[8]韩兆琦.史记讲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6.
[9][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75:2406-2409.
[10]张新科.《史记》与中国文学(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93.
[11]温瑞萍.《史记》悲剧人物形象的塑造.太原大学学报.2004,5(1):16.
[12][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75:1727.
[13]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 第八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308
参考文献:
[1]张大可.史记十五讲.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0.
[2]施丁,廉敏.史记研究.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3]杨树增.史记艺术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4]汪耀明. 挥笔传神——《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写人艺术谈.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5]郭双成.史记人物传记论稿.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