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可行性研究
摘 要:为探寻高产高效的养虾模式,应对环境恶化及疾病蔓延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制约,以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科海1号”SPF优质虾苗为对象,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其高效水处理技术,进行了为期90 d的循环水养虾试验,以探析循环水养虾的可行性及适宜的养虾条件与管控措施。结果显示:在循环水系统,凡纳滨对虾活动正常,生长快速;在放虾苗750~1 200尾/m2的高密度情况下,养成产量平均高达8.601 6 kg/m2(5734 4 kg/m3),平均存活率64.88%,饵料系数1.22。由此表明,循环水系统适合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并能高产高效。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循环水系统;集约化养殖
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名南美白对虾,自然分布于秘鲁至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自1998年引入我国以来,随着苗种繁育、养殖模式、营养饵料、病害防控等相关技术的成功研发,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快速遍布沿海地区,并正在向内陆地区拓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1-4]。然而,近年来在养殖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随着环境恶化、疾病蔓延、种质衰退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凡纳滨对虾的养殖产量明显下降,养殖效益大不如前,养殖发展正遭遇严重制约。如何设法破解此类“瓶颈”,并探寻新的高效养虾模式,已成为养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趋势[5-8]。虽然,已有不少关于高产高效技术及实用生产模式的探索,但迄今,尚未见有关淡水循环水规模化养虾的系统研究。为此,笔者自2012年以来就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可行性及高效养殖模式进行了连续的生产性尝试,基本摸清了该虾在循环水系统的适应能力和生产性能,其结果对养虾模式创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实用借鉴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前期准备
1.1.1 养虾池 试验用养虾池8口,混凝土结构,池壁光滑,上端正方形(20 m×20 m);池壁自上沿向池中心底部倾斜逐渐呈锅底状,最大水位3 m时总水体达300 m3。池中心底部设有排水孔,其上套置虹吸式防逃装置。池水借助水压可由此孔流往池边的水处理系统,经固液分离、回水池处理、生物膜降价吸附等逐级处理后自行流回养殖池内,池子平面布局及水处理循环流程见图1和图2。
1.1.2 清池消毒 放养前半个月,对养虾池进行彻底消毒:先用100 mg/L的漂白粉遍洒池底池壁,经清洗后再用8 mg/L的高锰酸钾进行全池喷洒,以彻底清除池内各类有害微生物及致病菌。
1.1.3 养殖用水处理 隔天清除消毒液,然后按图2流程将外源水经逐级处理后引入养虾池;并适时开启池底的纳米曝气盘(每池匀设6个)和水面的水车式搅水机(0.75 kW);同时保持系统水体循环运转,以提前完成生物过滤桶内生物载体的微生物挂膜。约两周后,经测试生物过滤桶的进、出水,如发现微生物膜对NH3-N、NO2--N等有害化学物质降价吸附作用显现,即可着手放苗。
1.2 虾苗放养
1.2.1 虾苗来源 试验用虾苗分两次购自海南广泰公司,为中科院海洋所培育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科海1号”,平均体长0.8 mm,经检测确定为SPF淡化虾苗,总量各156万尾。
1.2.2 放养及密度 先将运抵的虾苗经温度和盐度调适,将水温差控制在2 ℃之内,盐度差不超过1个千分点;然后按将虾苗从尼龙袋内缓慢放出,任其自然游开。各池虾苗放养时间及密度见表1。
1.3 养殖管理
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水处理及循环系统的设施管护是循环水养虾管理的关键所在。为此,其日常管理的重点就在于抓好下列环节:
1.3.1 管好池水循环 按试验系统的设施配置,只有确保昼夜水体循环率达到500%~600%时,才能确保水处理能力足以承载5 kg/m3的池虾生物量;否则,池内产生的NH3-N、 NO2--N等有害化学物质就难以完全清除。因此,必须根据养殖系统内各池水位波动和相关管路进出水流量变化,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勤拔堵水套管以防底排被堵,确保池水循环始终流畅,尤其在池虾集中蜕皮期间以及饵料投喂之后,更需特别重视观察、巡查。
1.3.2 管好水中溶氧 通过定时检测池水溶氧(6:00、16:00、23:00),一旦发现低于4 mg/L,就需及时补充纯氧,并宜采用陶瓷曝气板补入以提高气水混合效率。另据实测结果,循环水池溶氧昼夜变化不明显、垂直变化不明显,而投饵前后变化明显,往往会在投饵后2 h出现溶氧量低峰(常会比投饵前速降2 mg/L左右)。据此,在日常管理中需对这一时段倍加关注。
1.3.3 管好饵料投喂 首先应选用营养丰富、粒径适口的优质饵料,以减少投喂后的饵料溶失及残饵、粪便等废物的产生;其次,需要确定适宜的日投喂量和投喂次数,力求合理。通常虾苗放养初期,日投喂量可按7~10 g/万尾确定,分6次泼洒投喂,并随个体的生长逐日递增;当池虾体长达到3 cm后及7~8 cm后,可分别按池虾总重量的5%~6%和3%~5%确定日粮,分5次和4次沿池边投喂;实际投饵量应兼顾池水温度变化和池虾摄食反应,酌情增减;其中需特别注意:当水中溶氧量低于4 mg/L时,应停止喂食或减量投喂;任何时段均需谨防投喂过量,以免导致NH3-N、 NO2--N等有害物质升高、含氧量下降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池虾生理不适及继发疾病。
1.3.4 管好虾病预防 基于循环水养虾全程不宜用药的特点,防病管理应以预防为主,以管好水质和合理投饵为重点。同时,可根据虾池的水质变化,必要时可辅助使用钙镁晶,以维持池水硬度和碱度正常;并视需要适量泼洒相应的微生物制剂,以确保藻相和菌相平衡[9-10],弥补系统处理能力的缺陷。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