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留杈烟方式对白肋烟烟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摘要 为充分利用达州地区光热资源,降低早花损失,增加有效叶数,促进农民增收,该研究以当地烟农白肋烟生产中传统的留杈烟方式为基础,结合生态、栽培、晾制等条件改进设计了3种不同的留杈烟方式,分别为半斩株采收烟株基部留杈烟,打顶后直接留顶芽一个作杈烟,打顶后第二次抹芽时选留顶芽一个作杈烟。结果表明:半斩株采收烟株基部留杈烟的方式下,头烟与杈烟的重叠生育期、重叠晾制期最短,杈烟单独生育期最长,烟叶总产量、总产值明显高于另2种留杈烟方式,达到5 345.03 kg/hm2和57 744.60元/hm2,均价、上中等烟比例均较高,同时化学成分含量较适宜。
关键词 白肋烟;杈烟;产量;产值;四川达州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013-03
达州是全国白肋烟主产区,有适宜种植优质白肋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植烟历史悠久,当地种植户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1-2]。生产中发现部分烟农为追求产量的增加,通过采用植株顶上直接留杈烟的方式来增加叶数以提高烟叶产量,此种生产方式较粗放,缺乏规范的技术指导,同时对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如何尚缺乏有效的研究数据[3]。在烤烟早花处理研究中[4-5]发现,合理部位留杈烟能提高烟叶产量,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协调烟叶化学成分。在白肋烟鲜有的留杈烟研究中[6-8]也发现留杈烟叶除在化学成分、感官品质与常规烟叶略有差异外,产量增加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但已有研究多停留在留杈烟本身对烟叶的影响,而不同留杈烟方式对白肋烟产量、品质的差异影响则尚未涉及[9-10]。结合达州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生态优势和农户长期生产实践总结的经验,寻找一种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的合理增产提质栽培方式,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如何在提高白肋烟产量的同时又能保证其质量不受影响,满足工业企业的需要和烟农收益,实现效益最大化是当前白肋烟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对不同留杈烟方式的分析,以为达州地区的白肋烟种植户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增产渠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1年在达州市烟叶主产区的宣汉县桃花乡和开江县梅家乡进行,试验地平整,土壤肥力均匀一致。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当地白肋烟主栽品种达白1号。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以当地烟农白肋烟生产中传统的留杈烟方式为基础,结合生态、栽培、晾制等条件改进设计了3种不同的留杈烟方式,处理1:半斩株采收,斩株前4~5 d在茎基部留3~4个预备芽,斩株时留1个健壮芽培养成杈烟烟株,留叶14~16片,简称半斩株采收烟株基部留杈烟;处理2:摘叶采收,初花打顶时直接留健壮顶芽1个培育成杈烟烟枝,留叶8~9片,简称打顶后直接留顶芽一个作杈烟;处理3:摘叶采收,初花打顶后5~6 d把所有芽全部抹掉,在打顶后10~12 d第2次抹芽时,选留健壮顶芽1个培育成杈烟烟枝,留叶8~9片,简称打顶后第2次抹芽时选留顶芽一个作杈烟。
试验设置2个地点重复,分别位于宣汉县桃花乡和开江县梅家乡,每个处理种植600株,3个处理共1 800株,行株距为120 cm×45 cm。施用纯氮270 kg/hm2、P2O5 270 kg/hm2、K2O 540 kg/hm2。基肥、追肥和杈烟追肥比例为5∶3∶2,基肥包括烟草专用复合肥、过磷酸钙、腐熟农家肥、油枯等全部条施后起垄;追肥全部为烟草专用追肥,分别为移栽时追定根肥45~60 kg/hm2,移栽后10~15 d追提苗肥90~105 kg/hm2,移栽后25~30 d剩余全部作追肥;杈烟追肥为烟草专用复合肥混合专用追肥在头烟收获结束后全部施入。头烟留叶22~24片,其他管理方法同大田生产。
1.4 试验记录
记录烟区气候仪中2009—2011年白肋烟成熟期的温湿度。记录各处理的大田生育期,主要是打顶、开始留杈烟、脚叶采收、头烟顶叶采收/斩株、杈烟采收、烟叶晾制时间。测定头烟中受杈烟影响最大的上部烟叶第2~3片的叶片大小。各处理选择长势较一致的10株分别测量头烟上、中、下叶及平均单叶重。测量头烟、杈烟各经济性状。各处理取头烟上部、中部,杈烟中部烟叶2~3 kg,送安徽中烟工业公司都宝烟研究所检测化学成分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