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大约距今8000~7000年的聚落扩大期,西辽河地区最早的小河西文化兴起。小河西文化大体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段,小河西文化的聚落已初具规模,表现出以成排的房址、独特鲜明的器物组合为特征的文化面貌。小河西文化先民发展了多元的生计方式来对其周围的资源进行开发,扩大食谱、发展储备来保证食物来源的充足,增加人口来充实劳动力,发展手工业技术以支持工具的需求。这些可获的资源类型、人类的群体结构、主要的生计形态和工具技术的装备,构成了史前人类生存的几项关键的亚系统,它们彼此相联并彼此制约,维持了人类的成功适应,促进了小河西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西辽河;小河西文化;聚落;房址
中图分类号:K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001-05
何为聚落?“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如中国的《汉书·洫志》记载:“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聚落作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它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而且也包括与居住地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1]。何为古代聚落?古代聚落即是古代居民聚集、生活或生产的单元,是由若干遗迹构成的有机的组合体。聚落是聚落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人们发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至新石器时代之初,即晚更新世之末至全新世之初,年代大约为距今16000~10000年间有一个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阶段。从环境上则是末次冰消期至冰后期之初。期间气候多变,但总的是由寒冷干燥向温和湿润变化。在文化上表现为局部磨光石器的出现。原始陶器出现;以采集、狩猎和捕捞为生的攫取自然资源为生,但在局部地区开始萌生驯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居洞穴或露天,未形成聚落[2]。
值万年之际,地球历史进入冰后期的全新世早期(距今10000~8000年),气温转暖,富含水气的东亚季风增强,随着青藏高原等处冰川的消融,促成强烈的降水。在河谷地带和山前洪积扇群上,由于作用形成砂砾、黄土块的沉积物,形成全新世下界侵蚀不整合。河谷中汇合的洪流,以势不可挡的冲刷产生强烈下切作用,形成全新世沟谷[3]。在文化上则表现为磨制石器和陶器的数量明显增多,制作技术也有所提高。从北方的几处东胡林[4](北京)、转年[5](河北)、李家沟[6](河南)、南庄头[7](河北)遗址中火塘、墓葬、磨制石斧、石锛、石凿等和砍伐或加工木材有关的磨制石器,表明他们都有相似的木材加工传统,石凿的出现暗示当时甚至可能已经出现榫卯结构。这当为人们趋于定居,普遍使用木料建造房屋的反映。以上几个要素的出现均意味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已经开始由萌芽进入了漫长的过渡及发生期。
在大约距今8000~7000年的聚落扩大期,聚落的内部布局便已略具体系,有了居住区、墓葬区以及其他生活、生产区的分化[8]。各地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定居性聚落,这些已初具规模的聚落在广大地域中创造了最早的较稳固的人文地理景观。
西辽河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核心地区之一。本地区最早的小河西文化大体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段[9],小河西文化的聚落已初具规模,成排的房址,独特、鲜明的器物组合为特征的文化面貌,星星点点散布于广阔的西辽河大地上。及至稍晚一些的兴隆洼文化,已明显进入了聚落的扩大期,聚落规模由小到大,房址数量明显增多,居室葬或山顶积石葬的埋葬方式,筒形罐——细石器的器物组合,兴隆洼文化以连续、稳定、渐进的发展势头构成了“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雏形”[10]的一部分。
夏正楷先生指出,要完成对整个聚落形态的全面剖析,应从个别建筑、社会布局和区域形态三个层次入手,才可以深入了解考古学文化的面貌,还可以进一步提示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环境的适应[11]。
一、西辽河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西辽河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包括北部和西部的大兴安岭山前山地、北部广袤的科尔沁沙地(西拉木伦河冲积平原)、南部的黄土丘陵等,是暖温带湿润气候向中温带干旱气候的过渡区,在生态植被上,正好处在温带森林与草原的生态交错带。作为生态交错带,两个区系的动植物在这里交汇、渗透,从而造就了多样化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多样化的生物群落。生态交错带的优点是资源多样,它的机会成本则是资源的不稳定性[12]。由此决定了该地区自然环境的一系列特征——多样性、过渡性、敏感性和生态脆弱性等。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