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杨尚昆回忆录》的细节、真情与实话

时间:2014-04-25 05:50 来源:发表吧 作者:袁源 点击:

  摘要:回忆录是历史工作者研究作者那个时代的历史的重要资料。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出版了大量的回忆录,其中杨尚昆同志的回忆录颇具代表性。《杨尚昆回忆录》以细节、真情与实话,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回忆录中具有独特的代表性与史料价值。通过书中几个片段,解读杨尚昆同志亲历的革命。

  关键词:杨尚昆;回忆录;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K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154-02

  回忆录是历史工作者研究作者那个时代的历史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对于近现代史研究者来说,回忆录中作者对某一事件的细节描述、切身体会以及时过境迁后的实话实说,都弥补了一般历史文献的枯燥、粗疏和不可避免的隐晦。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出版了大量的回忆录,其中杨尚昆同志的回忆录颇具代表性。

  杨尚昆同志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经历丰富,但这本回忆录只写到1949年。“按原定计划,回忆录还包括中办20年(他身前提出中央办公厅20年是回忆录全书的重点[1]16),‘文革’前后和他复出工作这三部分,在他因病情突然恶化而去世后已法完成。”[2]376尽管如此,这本书依然向我们展现出杨尚昆同志眼中1949年以前的那一段历史。

  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很难将作者与一位久经考验,身经百战,贵为国家主席的老一辈革命家联系起来。全书文字朴实,感情真挚,叙述客观,不为自己隐,也不为尊者讳,非常富有个性色彩。与笔者以往读过的别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回忆录相比,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细节、真情与实话。因此,书里的人和事都活了起来,也让读者觉得真实、亲切,很有《世说新语》的味道。

  一、儿女情长

  人非草木,怎能无情?可是在某些回忆录或别的作品中,却往往将革命者表现成了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另类。其实,我认为,革命者反而应该是更加有丰富的感情,若不是对这片土地、这群同胞爱得深沉,他们又怎么会甘心抛头颅、洒热血去闹革命?尤其他们中的许多人家庭环境还是比较优越的,和被逼上梁山是不一样的。杨尚昆同志在他的回忆录中,毫不掩饰他对父亲、兄长和妻儿的爱,有些细节真的感人肺腑。

  对父亲,他的印象是:“他爱国,开明,为人厚道,”他写到父亲“义务给人看病,但从不给自己的亲人开处方,只是和请来的医生共同商讨。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给亲人治病,开中药下不得手。”[2]4他又写到家道中落,父亲几次实业救国的尝试均告失败,“只听得父亲常常叹气:家败了,败了!”[2]6向读者勾勒出一位心地善良、辛劳持家的父亲的形象。

  对他的引路人、兄长杨■公烈士,杨尚昆同志更加充满了感情。他回忆两人诀别时的情景:“5月初的一天,他陪我来到朝天门码头,踏着长长的石级,走到长江边,登上一只小木船,驶到江心后,攀登长江轮的舷梯,上了甲板。”[2]16七十多年前的一幕一幕,犹在眼前,对兄长的深情,可见一斑。

  对妻子,他更毫不掩饰两人间的深厚情谊。书中不仅叙述了两人认识与相爱的经过[2]19,而且在回忆历史的过程中,总忘不了顺带说几句在革命战争的特殊环境下,两人聚少离多的一些生活片段。在中大的清党运动中,李伯钊被错化为阶级异己分子,“我和伯钊新婚不久,她就受到这样无端的政治打击,按当时的风尚,我应该同她离婚,‘划清界限’呦!但我没有。你开除她的团籍,反正我相信这个人。”[2]38-39两人间的信任,跃然纸上。1935年,李伯钊来到三军团部看望杨尚昆,“彭总打趣地问:‘你的情报为啥这么准,一下子摸到我们军团部来啦?’伯钊看着我直笑,我只好向彭总‘坦白’:伯钊刚好在军团部对面的一个连队教唱歌,听到她的歌声,我便约她来了。”[2]131只几个细节,寥寥几笔,既表达出两人间深厚的感情,又显示出革命者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

  对于儿女,杨尚昆同志也同普天下的父亲一样,深深地爱着他们。回忆录里的两个细节,读罢让人心里暖烘烘的。“(1949年)农历大年初一那一天,我抽不出时间回夹峪,初二才回去同孩子们团聚,放了三颗信号弹,随是过节给孩子们乐一乐。”为了给女儿小妞过生日,他做了一个土质的蛋糕,“没有奶油,只是用‘洋菜’(石化菜)熬一熬,装进一个大碗里,凝结起来后扣在盘子里,面上铺一层罐头水果。”[2]278,[3]条件虽然简陋,做父亲的依然想尽办法让儿女快乐,生活虽然艰苦,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正是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励革命者不断向前。

  二、历经磨难

  以往一些革命题材的作品,大多着重叙述我革命军队如何胜利,共产党员如何气度不凡,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好像光荣的胜利只能属于我们,狼狈的场面就是敌人的专利,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1926年,杨尚昆初到上海。5月30日,参加上海工人纪念五卅运动的游行。“谁知靠近老西门时,工部局的巡捕和军阀政府的警察,抡起警棍,劈头盖脸地打来。我措手不及,脑门上挨了一棍,鼓起了一个大包。人群被打散了。”[2]18这段回忆虽然不这么光辉却很真实——游行队伍在军警的暴力下作鸟兽散,许多青年吃了闷棍。

  1936年6月,“一天傍晚,住在附近的一部分国民党地方部队突然前来袭击瓦窑堡,”由于红军主力已经撤退,只留下红军大学的学员,敌众我寡。“这时,毛主席正在睡觉,周恩来同志身边也没有兵。幸好还埋伏着一个连,就靠他们抵挡了一下。我们就把毛主席叫起来,匆忙撤出瓦窑堡我没有弄到马骑,周恩来看到后,大声嚷道你们哪个给杨副主席一匹马呀!可是,那时乱糟糟的谁也顾不上,我就一口气走了十五里路,非常狼狈。”[2]168胜败乃兵家常事,撤退也不可能总是秩序井然。这一次总部遇到突袭,不仅杨尚昆还有林彪、罗瑞卿甚至周恩来、毛泽东也都只能“乱糟糟”地撤退。打仗有进攻也有撤退,革命有成功也有失败。革命者一呼百应,“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敌人望风而逃的场景只是对革命的一种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理解。真实的革命是残酷而又危险的,革命者正是在这血与火中茁壮成长。

  三、坦言自己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怎能没有缺点?本书中,杨尚昆坦言自己在历史上的过失和自己对党内一些错误由拥护到怀疑到批判的思想转变过程,不是刻意地标榜自己,而是实事求是,让人佩服他开阔的心胸。杨尚昆同志在谈到回忆录时特别强调:“对于自己应该一分为二,是即是,非即非,要实事求是地总结一生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给后人以启迪。”[1]13

  关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派系斗争,杨尚昆承认“我是拥护支部局的。”[2]38

  关于“左”倾冒险主义指导下的白区工运动,杨尚昆也承认他是忠实执行的。“我那时还没有从路线上、策略上认识这样做的不对,只觉得工作非常难做,群众很难发动。”[2]54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