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论语》中的道德理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时间:2014-04-18 15:02 来源:发表吧 作者:周松温志杰 点击:

  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并形成了一套全面的道德教育模式,其中“仁”的理念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始终,“仁”既是对人的理想化设想,又是对和谐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秩序的憧憬。孔子认为,只有具备了理想人格,才可以称得上君子,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扎根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这对当前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产生正面影响。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道德规范、思想观念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使其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人格。

  关键词《论语》大学生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循序渐进的对其进行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即不到他急切的想要明白却偏偏弄不明白的地步,就不去给他讲解。朱熹在《论语集注》注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启,谓开其意。”①当一个人努力思考,想要理解但是却理解不到的时候,心里就会和你着急,这时候才可以去指导他。

  “不悱不发”,即不到他心里清楚却不能用合适的语言表达的地步,就不去开导他。朱熹在《论语集注》注释说:“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发,谓达其辞。”②当一个人经过深思熟虑后会有所感悟,但是却不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就会表现的很苦恼,这个时候才可以启发他。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③即告诉他一个角,如果他不能类推出另外的三个角,就不要再告诉他了。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释道:“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④如果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说明他的知识和经验还是不够的,所以就不要再告诉他了。孔子运用了启发式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孔子运用启发式教育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讨论,《论语》是一部孔子和学生讨论和谈话的记录,讨论法也是孔子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讨论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反问,孔子还善于用反问的方式启发诱导学生。在《论语·颜渊》中,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⑤即子张问孔子,一个士要做到什么地步才算通达?孔子没有直接回答子张,而是反问他“你想要表达的‘达’指的是什么?”孔子通过反问了解了子张的困惑之后,给他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比喻,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难懂的道理。《论语·子罕》中提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说只有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以此来教育学生要像松柏一样,能经受得住严寒的考验。

  1.2对大学生运用启发式进行教育时,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⑥意思是说,人的性情本是相近的,只因为习染不同,便渐渐地相差很远了。孔子说的“性”指的是人的本性,即天生具备的品质;“习”指“习染”即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接受的教育中形成的特定的品质。“性相近”指的是,每个人先天的品质都是相似的,都有达到理想人格可能;“习相远”指的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也是不一样的。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教育成为有高尚道德的人,因此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相信通过接受教育,他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着高尚品德的人。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因此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存在着差异性。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因材施教,有助于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以此达到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双重效果。

  2寓教于文,在学生日常课程中渗透道德教育

  孔子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时候经常把道德教育寓于其中,以此来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精炼的说明了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在很多高校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道德教育似乎只是辅导员和思修教师的事情。实际上,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仅仅依靠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针对性开展道德教育。

  此外,我们应该挖掘一些德育资源,并把这些资源渗透到学生的其他课程教学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可以在高校的道德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完善即修身。以自我完善为根本,然后再去治理,治理国家,最后平定天下,这是几千年来无数有志之士的最高理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少数人能取的成功,失败者占大多数,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态度相结合,几千年以来对后世的影响经久不衰。二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多少仁人志士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这些优秀的德育资源在今天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志道力行”对当今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现价值

  孔子很重视学生的理想和目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与追求是行动的重要前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并且“耻其言而过其行”,因而在评价一个人时不仅要看他说什么更重要的是他做什么,简言之,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也尤为强调坚定道德信念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品质。他要求学生达到“磨而不磷”,即使是再大的困难也不能放弃个人的道德追求,因此,哪怕“宁死善道”,“杀身以成仁”,也要坚定个人的道德信念。⑦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