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品山水情意,悟作者性灵(3)

时间:2014-04-17 17:19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李媛媛 点击:

  1.抓住情感变化的脉络,把握写景、抒情和议论的关系

  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找出贯穿全文的情感线,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灵魂——情理的深意。如《兰亭集序》中,找到文中情感变化句子“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理出作者的情感脉络为“乐—痛—悲”。兰亭盛会,畅叙幽情,游目骋怀,这是纵情山水之“乐”,乐在景中。但这样的清谈忘俗,真能带给人永恒之乐吗?这引发了王羲之的深沉思索,发出“修短随化”“死生亦大”的“痛”感,以及文章结尾对人生代代生死的兴叹莫不相似的千古“悲”叹啊。由景入情,这样的思考和觉醒中,抓住情感的脉络,学生能体会到生的丰厚怎能与死的虚无相提并论,人生也不能只是在无为避世之乐中消极度过。

  再如《赤壁赋》,找出情感句“于是饮酒乐甚”“哀吾生之须臾”“客喜而笑”,整理苏子的情感变化为“乐—哀—喜”,整理出脉络可以自然地带出问题:这前“乐”后“喜”是否为同样的情怀呢?深入到苏轼的内心,“乐”为山水之乐,美景之乐,暂娱心情,却生出了人生如蜉蝣的短暂渺小之感和羡长江天地永恒的“哀”叹之情。“喜”为“了悟之喜”,不如不羡,与清风明月“共适”,这是苏轼在人生遭遇重挫之后,在自然造化中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乐景虽暂生哀情,思考却终得释然的理趣。

  《游褒禅山记》是游记名篇,不重在写景,而重在说理。文章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关键词是“悔—叹—得—悲”,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研读:作者“悔”于何因?“叹”于何事?“得”出何理?“悲”从何来?王安石“悔”自己跟随别人而没能尽情享受游洞的乐趣;由“叹”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得”出做好一件事要有志、有力、借物几个因素;“悲”为感怀学者做学问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由此来看前文写“有碑仆道,其文漫灭”,“华山”乃“花山”之误,以及游洞一事,实为抒情议论作铺垫,在情感脉络的探讨中,王安石的深思慎取,不盲从,尽志可以无悔等思想,便让学生理解得更清晰更深刻。

  2.课堂巧妙设计思维训练,往往能使学生潜入文意

  研读补白,深味作者心怀。设计一些需要补充的句子,带动学生阅读,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如《兰亭集序》中设计补句子“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学生在反复诵读后,会由开始填“修短随化”,“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慢慢变为“齐彭殇,一死生”“诗酒清谈,虚度时日”等答案。在补写中品读出了王羲之在世人都回避死亡的时候,去思考生死区别的勇气和胸襟。《赤壁赋》中设计“客的箫声‘如怨如慕’,根据客的回答,补全句子。客借箫声,表达出羡慕( ),哀怨( )。”同学们从这个方向去品读,很快能理解在赤壁怀想曹操的缘由。羡慕曹操这样的人生,英雄得志,文韬武略流传恒久;哀怨自身渺小,生命短暂,平凡失志。这也正是才华横溢的苏轼借客之口而言自己贬谪黄州后的心情。研读补白,给了学生一个阅读体验指向,往往可以让思考进行得更深入。

  课堂延伸迁移,能强化学生对文章情意的揣摩。如写一副对联描述滕王阁,上联“三江为襟,五湖为带,平地起高阁,成就千古妙笔”,下联“四海升平,七星拱月,青天显明辰,诉说百世沧桑”。在对联写作的训练中,再次品读文本,咀嚼俯拾即是的美词落英。还可以联系学生的阅读体验来拓展。如教学《兰亭集序》时设问,同学们是如何看待“死生”这样的大事呢?联系你读过的作品和自我人生体验来谈谈你对生与死的理解。当学生答出“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急流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是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这样的答案,他们已然感受到王羲之“一死生为虚诞”的思考。

  山水中见性灵,古人在山水间漫游,在楼台上登临,托意寄远。写景是山水游记的载体,抒情说理是文章的灵魂。教师在教学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时,根据各时期的不同特点把握品析的方向,重诵读加以联想让学生感受山水风物,抓脉络强化思维训练使学生加深情理理解,紧紧围绕景、情、理教学,便能让学生感受山水游记借景抒情、体物言志的特色。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市沙市第五中学]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