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文学课程导论》我通读了数遍,有些章节反复读了七八遍,做了许多圈画,愈读愈觉内心震动,不忍释卷,深觉其视角之宏阔、用功之精深。诚如陶本一先生在序中所说,(像这样)“从课程论视角对语文科文学教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目前还不多见”。此书的问世对于改进目前“变异”的文学教学具有很大的价值。
一、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将文学阅读与文章阅读混为一谈,导致两者模糊不清的“类文学”阅读教学,值得我们正视和反思
《导论》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类文学”阅读教学,给沉疴多年的语文教学以当头棒喝。什么是“类文学”阅读教学?就是“将文章误当做文学,将文学错认为文章来教与学”。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戏剧,都当做记叙文来教,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创作手法+主题思想”的套路去应对所有的文学作品的解读,导致“文学教学成为文章教学的附庸”。对这点笔者深有所悟。
沪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收录了石钟山的短篇小说《雁》,讲述的是一对大雁夫妇因雌雁落难、被人类剪去翅羽而交颈自杀的故事。目前能查阅到的教学案例,大抵类似:通过圈画、朗读描写大雁的语句,认识到大雁对爱情、自由和尊严的执着追求,批判人类的贪婪和自私。
这里想提出一个疑问: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是否基于“短篇小说”的文体认识?它与叙事散文的教学思路有没有区别?
如果我们能基于“短篇小说”这个文体认识,《雁》的教学还能再往前推进一步:
第一,对落难的雁,人类只有猎奇、牟利、嘲弄、贪婪,一切都是赤裸裸的恶。为什么连一个同情雁的人都没有?这符合生活的真实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刻画人类?这对表现雁有什么作用?
第二,你能看出这个故事发生的环境吗?除了小说开头隐约提到这是一个村子之外,文中再无明晰的关于环境的表述。如果挪移到城市中去,这个故事的走向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比较一下两者的区别,思考作者为什么对故事发生的场景的交代如此模糊?
第三,你注意到小说的叙述者了吗?叙述视角是什么?视角有没有变化?这样处理对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呈现有何帮助?
第一个问题旨在了解短篇小说对人物的塑造。生活中人类总有“善”的一面,这篇文本中呈现出来的全然的“恶”,是因为短篇小说塑造人物的需要。张家人(雁的悲剧命运的主导者)、同村人(雁的悲剧命运的旁观者)、未出场的猎人(雁的悲剧命运的制造者)在小说中都是作为“扁平人物”出现的,即显出一种主要特征的人物。这种“扁平人物”与另一个主要人物——“雁”构成了“对手”关系,体现了短篇小说的特征——冲突中的人物。这种处理方式的优势在于:坚贞高贵的雁与残忍贪婪的人之间形成剧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引入使情节复杂化,引起了悬念,它使读者想继续往下读,雁将如何面对它注定悲剧的命运?有逆转的可能吗?同时作者也给予微妙的暗示,例如剪去雁羽,让读者知道什么要发生,读者通过它对小说的结尾是唯一可能的结尾而感到合乎情理,不会因为对结局的质疑而影响悲剧审美的效果。无论对于雁还是人来说,形象的扁平化处理:一是满足了短篇小说篇幅的需要,二是使矛盾冲突更为纯粹集中。
第二个问题旨在了解短篇小说对背景的设定。小说将背景设定为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看起来似乎有自己的生活系统的村庄,正是为了弱化环境的因素,便于故事情节不受任何干扰顺利地展开。这样处理恰恰体现了短篇小说的特质之二——故事通常发生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中,时间与地点都受到限制。在这篇文本中,背景起到帮助确立真实感的作用,因为“雁——鹅——农村”的设定是符合情理的。如果将故事挪移到城市中,在不改变其批判主题的前提下,这个故事的走向无疑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故事是这样的走向——雁受伤被张家人发现→记者、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政府官员纷纷出现→城市居民们热情关注事件、雁得到治疗救护→各色人等都得到了各自的满足→发现雁的地方被确定为湿地保护区、旅游业蓬勃兴起→张家人等发财了(或被拆迁了)……是否同样会富有吸引力?我们会发现如果是开放式的背景,故事的走向将不可避免的复杂化了,矛盾冲突将不再纯粹集中,也许这就超过了短篇小说的职能范畴。
第三个问题旨在了解短篇小说的叙事策略,即叙述故事的着眼点——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选择。叙述者似乎是一个观察者,他全程观察着故事的进展,从发现大雁,到张家人处理大雁,到大雁决绝殉情。但是当叙述进行到大雁的部分时,叙述的视角悄然发生了变化——叙述者进入了大雁的内心。因此文本呈现出在人类(尤其是张家人)与大雁之间视角交替切换的艺术效果:当大雁视角出现,大雁的内心世界被反复渲染的时候,阅读者的代入感被大大加强了,因此悲剧的色彩浓厚起来。另外,视角的切换还带来了一个微妙而精致的艺术效果——大雁视角的设置,使得大雁的情感被高度的拟人化了!大雁对爱情的忠贞、对飞翔之天性的渴望、对自由的执着、对屈辱命运的挣扎与反抗,这种最高贵的人文精神,与毁灭这一切的人类的言行构成了多么尖锐辛辣的反讽!
另外,这篇小说脱胎于清人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我们是否还可以引入比较文学的分析手法,从传奇故事与短篇小说的比较之中,加深学生对短篇小说艺术创作特色的了解呢?
我想说的是,如果将《雁》作为一篇记叙文来读的话,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去遵循“类文学阅读”的套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创作手法+主题思想”。如果还原《雁》做为短篇小说的本色,那么学生将会获得一系列关于短篇小说阅读的经验,对于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
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这一点在目前的考试体系中,似乎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钟情于“文学阅读教学”的语文教师,最后极可能也不得不屈服于考试,从应考技能的培养(考试需要)的角度来改变他的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因。但变革终究会到来,胡根林博士的《导论》所警示的“文学阅读和文章阅读的‘两败俱伤’”终究会得到疗救。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