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让学校文化留痕(2)

时间:2014-04-12 16:22 来源:发表吧 作者:沈正元 点击:

  其二,学校文化的留痕,就是要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留下学校文化的印痕。著名学者马尔库塞认为:“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能改变世界的。”当人们置身于一所有文化的优秀学校,总能感到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使人感动、兴奋、激越、升腾。学校文化认同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强烈的稳定性、聚合性、亲和性,其精神结构、价值系统、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吸引力,能够产生巨大的弥漫和辐射效应,会超越时空,持久地支配每个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也就是在师生心灵深处打上学校文化的烙印。所以学校在文化建设中,一要导向凝聚,引导师生百川归海。凝聚力是衡量一所学校“校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文化建设就要努力产生一种无形的凝聚作用,如同“粘合剂”,引导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内化为一种向上的力量、进取的源泉,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要同化,产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效应。学校文化建设要努力以其独立的品格、鲜明的特色和优良的传统作风,对教师、学生进行有效的同化与改造,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三要激励激发,引导师生扬鞭奋蹄。只有这样,学校文化才不会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化为师生共同的精神享受,在师生的心灵留下深深印记,对师生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三,学校文化的留痕,就是要留下学校传统或者社区文化的痕迹。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会息息相通,同时,学校又和学生的家庭密切相关,学校与社会、家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新建学校,都会受到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好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样,地域文化左右生活其间的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处世态度以及价值判断和理想追求。所以,如果我们无视地域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那么不啻是自己拎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这个地球,只能是异想天开罢了。所以,新校的文化建设一定要把地域文化引进来,使学校文化与地域文化交融。如果是老校新建,那么,还需要有老校文化的传承,也就是老校文化能够在新校留痕。当然这种传承不应该仅仅是“物化”,还应该是精神的留存。那么如何在新校留下老校之痕呢?我觉得,首先是对老校文化的保存,这种保存方式是多样的,可以用照片的方式留存文化,用录像的方式留存文化,还可以用叙写故事的方式留存文化。至于老校文化在新校中的体现,我觉得可以通过物理环境的复原、有代表性物件的移入等物化,更重要的是学校精神的传承。同时,学校文化,不仅在校内产生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能对学校的周边环境乃至社会环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辐射功能。所以,学校文化的留痕还要输出学校文化,让学校文化在社区文化中生成。

  其四,学校文化的留痕,就是要留下学校特色、师生个性的烙印。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学校文化对每一所学校来说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相对学校群体而言,每个学校又有自己的办学思路、办学模式、办学策略、价值取向与行为体系,因此,学校在文化的各个层面——精神、制度、行为乃至物质设备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文化特征。也就是说对于每一所学校来说,学校文化是具有独特性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文化就不同,清华讲究科学、严谨,北大则讲究学术自由、兼容并蓄;北京师大又是另一种文化,讲究“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突出了师范教育的特色。中小学由于各校的历史不同,地域环境不同,办学的理念不同,各校文化也会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一种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的,也会深深烙上师生个性的印记。

  蔡元培先生说过,“文化是要各方面平均发展的,不是畸形的。文化是活的,是要时时进行的,不是死的,可以一时停滞的。”(《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同样道理,学校文化也是活的,因为文化之“活”,才有学校之“活”,中小学才会充满生命活力!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副局长)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