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忆《莲池》(2)

时间:2014-03-21 11:43 来源:发表吧 作者:冉淮舟 点击:

  在1981年《莲池》第一期上,发表了这部书稿的第四章“新生活的颂歌——关于《村歌》”,刊出时改题为《略论?骉村歌?骍——兼评对孙犁作品的评价问题》。

  本来,纪久还要在《莲池》上以《欣慰的回顾》为题,发表我为《论孙犁的文学道路》一书所写的“后记”——这篇后记,写了《论孙犁的文学道路》一书的来龙去脉,以及我从1959年在南开大学读书时开始的与孙犁同志的交往。正因为写了这些,考虑到我在天津学习和工作了二十四年,最终还是把这篇文章发在了《新港》上。

  在1982年《莲池》第六期上,刊发了我的《关于?骉平原杂志?骍的通信》。那年秋天,我在保定,意外地发现了孙犁同志1946年在河间主编的《平原杂志》,而且是完整的六期,上面刊登了孙犁同志的多篇文字,真使我欣喜若狂,甚至想为孙犁同志编一本《平原小集》。于是,便给天津日报社的邹明同志写了这封信。

  关于孙犁同志及其作品的文章,《莲池》还在1980第三期上,刊发了金梅的《学习孙犁散文札记》;在1980年五、六期合刊上,刊发了飞雁的《精心培育幼苗的人——记老作家孙犁对我的关怀》;在1982年第三期上,刊发了张东焱的《极有情致、极有分寸——读孙犁为别人写的序文》。

  莫言:

  我是从《莲池》里扑腾出来的

  2004年,莫言写了一篇《我是从?骉莲池?骍里扑腾出来的》,文章不长,移录如下:

  我最早的五篇小说都是在地区级刊物《莲池》上发表的。《莲池》是保定市文联办的,后来改名为《小说创作》,再后来就没有了,说是穷死了。

  1979年秋天,当我从渤海湾调到狼牙山下,在一个训练大队里担任政治教员时,便写小说往《莲池》寄。寄过去,退回来,再寄过去,又退回来。终于,有一天,收到了《莲池》一封信,说希望我能去编辑部谈谈。我激动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搭上长途汽车赶到保定市,见到了我永远不敢忘记的毛兆晃老师。他个子很高,人很瘦,穿一身空空荡荡的、油渍麻花的中山装,身上散发出一股浓浓的烟臭。他说稿子有一定基础,希望能拿回去改改。

  我感到稿子不好改,干脆另起炉灶写了一篇送到编辑部。毛老师看了,说还不如第一篇好呢。他的话对我打击很大,但我还是对他保证,愿意继续改。

  我把前后两篇小说糅到了一起,又送到了编辑部。毛老师说这一次改得很好。不久,小说就在《莲池》上发表了,头条,这就是我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后来,《莲池》发了我的第二篇小说《丑兵》。

  不久毛兆晃老师来看我,他说早知道部队离城里这样远,就不让我跑来跑去地送稿子了。老师对养花养草很感兴趣,也喜欢养石头。我们部队驻地的山上出产上水石,又一次进城时,我背去了两块大石头,足有八十斤。毛老师住在南郊,那时保定郊区不通车,我走了十几里路,又吭吭吃吃地爬上六楼。他一看我背了那么大两块石头,有些恼火,说谁让你背这么大的石头?其实我只要拳头大的一块就行了。他的老伴是一个工程师,人很慈祥。她做了很多好饭给我吃,我背着石头走了十几里路,的确饿了,便放开肚皮吃了一饱。

  后来我又写了一组短小的水乡小说,毛老师说很有点孙犁小说的味道,于是带我到白洋淀去体验生活。他陪着我采访完著名的民兵英雄赵虎,因为家里有事,就提前回去了。我一个人在村子里转来转去,招来了很多疑问的目光。我借住在一个农民家的空房里,只有一铺炕,没有被子也没有枕头,睡觉时只好枕着胶鞋盖着褂子,睡了一夜就感冒了。那时白洋淀干得底朝天,我一个人孤独寂寞,也不知生活该怎么个体验法,主要的还是受不了那个罪,呆了两天就跑了。后来毛老师还批评我不应该那样匆忙离开。

  这次“深入生活”之后,《莲池》发表了我的第三篇小说《因为孩子》。1983年,《莲池》又发表了我的小说《售棉大路》和《民间音乐》。《售棉大路》被《小说月报》转载,《民间音乐》得到了孙犁先生的好评。

  几个月后,我带着孙犁先生的文章和《民间音乐》敲开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大门。

  转眼过去了十多年,毛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了吧?我是从《莲池》里扑腾出来的,它对于我永远是圣地。

  莫言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以头条刊发在1981年《莲池》第五期上。这篇小说长约万言,写一个守卫海岛的边防军战士的年轻妻子,与丈夫分开两年后,在春雨潇潇之夜里油然而生的情绪——一种荡人心扉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丰富的想象和深情的抒写,让人感到,这虽是莫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却是起点很高,出手不凡。随后莫言的提干,无疑是和这篇作品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莫言命运的改变,是起了至关重要作用的。

  很快,莫言的《丑兵》,又在1982年《莲池》第一期上刊发出来了。这篇小说,近万字。令人注目的是,在发表时,特别加了纪久写的一个“编者附记”,向读者推荐作者莫言和他写的作品:

  作者莫言,是驻军某部的一位年轻战士,本刊去年第五期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得到读者的好评。这一期的《丑兵》写得也不错。作者熟悉兵的生活,对解放军战士洋溢着深情厚爱。其作品的特点是:感情真挚,笔调细腻,语言明快。写作技巧虽还不很纯熟,但态度是认真的,用力的。如不懈地坚持下去,定会写出佳作。

  在同一年《莲池》第五期上,刊发了莫言写的第三篇小说《因为孩子》。这篇小说,写农村邻舍两家,因为孩子而打架,又因为孩子而和好,写出了淳朴的民风民俗,写出了孩子的童真童趣。

  在1983年《莲池》第三期上,以头条刊发了莫言的第四篇小说《售棉大路》。这篇小说一万二千字左右,同时配发了三千字的评论文章《努力开掘生活》,给以高度评价:塑造了一组鲜活丰富的农村男女青年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性格各异,绝不雷同,可以看出莫言在创作的道路上,迈着坚实的步伐,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着。《小说月报》转载了这篇小说。

  不久,在同一年《莲池》第五期上,以头条刊发了莫言的第五篇小说,一万五千字,题名《民间音乐》。孙犁同志点评了这篇小说,在1984年4月14日写讫的《读小说札记》一文中写道:

  去年的一期《莲池》,登了莫言作的一篇小说,题为《民间音乐》。我读过后,觉得写得不错。他写一个小瞎子,好乐器,天黑到达一个小镇,为一女店主收留。女店主想利用他的音乐天才,作为店堂一种生财之道。小瞎子不愿意,很悲哀,一个人又向远方走去了。事情虽不甚典型,但也反映了当前农村集镇的一些生活风貌,以及从事商业的人们的一些心理变化。小说的写法,有些欧化,基本上还是现实主义的。主题有些艺术至上的味道,小说的气氛,还是不同一般的,小瞎子的形象,有些飘飘欲仙的空灵之感。

  就是在这一年——1984年,凭着孙犁同志的这篇评论文章和《民间音乐》这篇小说,莫言得以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从业余写作走上专业写作之路。也是在这一年,因铁道兵撤编,我调到解放军艺术学院筹建文学系,负责组织教学工作,并教授文学理论课。这是军艺文学系第一期,共有三十五名学员,学习两年。我把他们的作业编辑成两本书,一本叫《迎着八面来风》,谈他们各自的文学思考,莫言的文章题名《天马行空》;另一本记述每个人的文学之路,叫《三十五个文学的梦》,莫言的文章题名《也许是因为当过“财神爷”》。这两本书,分别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临毕业前,我曾陪着莫言等六名同学去《文学评论》编辑部座谈,谈他们对文学的理解与思考,记录整理后以《几位青年军人的文学思考》为题,刊发在《文学评论》上。后来,我把他们的发言分别附录在我的一本评论集《屋下碎语——关于文学观念的思考》中,莫言那篇的题目叫《从?骉透明的红萝卜?骍谈起》。莫言的毕业作品是《红高粱》,我写的评语,后来以《?骉红高粱?骍读后记》为题,收入我的《平原文学论稿》一书中。

  刘绳:

  《莲池》举起繁荣平原文学的旗帜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