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浅论缶作为乐器的文化意义(2)

时间:2014-03-20 10:26 来源:发表吧 作者:赵彦博 点击:

  《庄子·外篇·至乐》中记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即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却鼓盆而歌(这里的“盆”也是“缶”的类属)。由于庄子的“历史名人效应”,以至于缶在后来被视为了“丧器”,如北齐颜子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说:“苟奉倩妻,神伤而卒,非鼓缶之情也。”在元明清的文学作品中,也有“鼓盆悲”、“鼓盆之戚”之说,今天在一些农村的丧礼中还有摔瓦盆的习俗。

  其实这里的缶绝对不是所谓的“丧器”。首先,庄子是一个追求自然、具有达观的生死态度的人,认为一个“本无生”、“本无形”、“本无气”的人,其死后回到无生、无形、无气的本然状态去,与四时运行一样自然,那又何必悲伤呢?所以他淡然击缶而歌。假若缶在当时是一种丧器,那么具反体制思想的庄子会敲打着“丧器”唱歌呢?惠施又怎会说他“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呢?可见缶根本就不是“丧器”。再有,据《庄子·内篇·大宗师》载:“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或编曲,或鼓琴”。这里提到了“鼓琴”。缶是“丧器”,在丧事上演奏的乐器就是“丧器”的话,那么琴瑟也是丧器?显然就不对了。

  缶,作为一种瓦器,在社会礼乐文化和等级制度的影响下,也带有了一定的文化意义和时代特征,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一定的文化寓意,这也是器物文化的一个代表。

  参考文献:

  [1]李小龙译注.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程树达.淮南子证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马非百.盐铁论简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董诰等编.全唐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7.

  [6]王先谦.《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庄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7.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