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手机的功能泛化及审美文化嬗变(3)

时间:2014-03-10 16:02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李益 夏光富 点击:

  手机审美的消费性泛化。据《第32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74.5%提升至78.5%,较2012年下半年增速有所提升。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5月份,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达到7.83亿户。虽然两者数据有差异,但都共同表明一点,即中国手机网民已经形成庞大规模,并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11]12-13人们不分职业,不论老幼,都是手机用户,甚至一个人就是多个手机用户,对手机使用消费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其他消费。手机审美的消费性泛化还表现为手机的强制消费。手机强制消费有许多花样,如话费捆绑、资费套餐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时间和精力的强制消费。当“我们不想被人打扰时,它却偏偏来打扰;我们想享受隐私、自个儿独处时,它偏偏叫个不停”[15]。大量的群发垃圾短信,可视为强制消费的软性表现,消费者虽然不是以多掏资费的形式被强制消费,而是以被占用大量阅读、浏览或处理短信时间的形式被强制消费,造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甚至饱受被骚扰之苦。

  手机审美的娱乐性泛化。娱乐性泛化即通过手机进行的过度娱乐。“手机媒体的娱乐功能不仅可以打破时间地域的界限,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和朋友进行娱乐互动。”[16]本来休闲时间用手机听音乐、看电子小说、玩一下游戏,可以消除疲惫、调节身心,但不宜过度。因为便携,所以可以不分时间地点、不分场合,有的人开会、听课时也玩手机游戏,无休止、无限度地玩手机会使人精神萎靡。“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17]手机以其便携性、开放性、即时性、娱乐性特点,用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温柔地、强势地影响着、改造着人们,让人们对其上瘾成癖,现在是警惕因手机的过度娱乐使人变成“自我封闭的手机人”的时候了。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规划基金项目(10XJAZH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08XKS013)]

  参考文献:

  [1][加拿大]罗伯特·洛根.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94-195.

  [2]何新闻,张艳河.手机发展史中的功能演变机制[J].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12(4):103.

  [3][美]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4]靖鸣,刘锐.手机传播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5]靖鸣,马丹晨.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3(10):72.

  [6]吴琼,刘军.手机革命:从功能到服务的手机设计转向[J].装饰,2013(1):17.

  [7]周海英.数字新媒体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9.

  [8]韩冰.手机媒体发展趋势研究与策略创新[J].中国报业,2010(5):47.

  [9]孙珉.论手机媒体的大众传播特征[J].新闻界,2007(6):171.

  [10]范玉明.手机媒介的传播优势分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8(1):73.

  [11]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7_40664.htm,2013-07-17.

  [12]庄阁.为何智能手机无法替代电脑[J].大众用电,2013(9):38.

  [13]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11.

  [14]石昌远,聂国东,梁媛.交往视域下的大学生手机依赖角色探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3(9):19.

  [15][美]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41.

  [16]赵靓,张彦.浅析手机媒体娱乐化趋势产生的原因[J].消费导刊,2010(4):205.

  [17][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