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4-02-28 15:57
来源:发表吧
作者:吴鹏
点击:
次
【摘要】文章针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现状,提出了改革对策。要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构建多维度管理体制,培养现代化的管理队伍。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教育管理;问题;对策
一、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现状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无不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积极的也好,消极的也罢,都将给高校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面对复杂的形势已显得力不从心,亟需应时而变,依变而新。
1、注重智力培养,忽视德育
长期以来,我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普遍将学习成绩放在自身发展的第一位置,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将智力和书本知识的培养与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同样的,高校老师也沿袭着这种观念,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虽然提出了道德培养,但实际上,这项工作一直是作为副科可有可无地存在着,可以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仅仅存在于具有此项工作任务的某个部门或者组织中,从整个学校层面来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总体看来,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能被高校管理者所认识到,没有形成普遍的重视和有效的管理制度。
2、单线垂直与相互分割的管理体制
单线和相互分割是我国高校思想教育中最为传统的两种管理体制。单线管理体制是一种直线型的管理体制,作用于党委领导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始直到结束。这种管理方法有可能会造成德与智分离,使得德育与智育不能融合教育;而相互分割则是由党委组织有关部门,形成领导小组,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管理。这有利于各部门的参与,但只是在形式上的参与,实质上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配合。
3、管理队伍培养欠缺,素质不高
仅仅靠事有人做已经不能远远满足学生的思想教育,长期缺乏规划的高校思想教育管理队伍普遍存在着素质不高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管理队伍素质偏低,这正是由于对专职工作人员的培养工作欠缺。在河北省八所高校的辅导员和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查中,显示只有将近一半的辅导员把学生的心理状况放在首要位置。在此次调查中仅仅有7.8%的辅导员致力于当一名优秀的辅导员,有32.8%的辅导员对自身的教育工作从未改变。这就说明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热情度不够,无法切实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服务。
二、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改革的对策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还不是很完善,高校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有着很大的期望。因此,尽管高校教育进程举步维艰,还是需要更多地进行高等教育的改革,创造出更为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的管理办法。从目前形势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已经势在必行。
1、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
一方面,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行为新特点的显现要求高校思想教育管理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理念的宗旨就是要转变学生管理模式,对学生提供积极服务,让学生感受到爱。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管理",而是实质上的"服务"。另一方面,新型管理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对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给予重视,对其合法权益给予保护。此外,还要保证学生发表言论的自由以及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去参加管理工作,改变被动管理的状态。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培养观念,如"德育为首,相辅相成"等,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德、智、体是学生教育的三大方向,德育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智育提高了学生观察世界的能力,体育则加强了学生的体能。由此说来,高校思想教育管理中德育始终是第一位的,它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荣誉感,还加大了学生建设祖国的决心。
2、构建多维度管理体制
对于高校思想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必须要进行的,这是深化思想教育的必经之路,因此建立多维度的思想管理新体制是重中之重。高校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内容冗杂,这就要求有一个更为合理的管理体制来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党委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与行政工作同等重要,两者之间应该更好地结合起来,共同为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做贡献,真正做到教人、育人、服务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既要管理好整体工作,又要注意细节上的管理。同理,既要党委与行政融合,又要多维度管理。纷繁混杂的网络世界让学生面临着许多不良思想的侵蚀,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摆脱危险思想的影响,是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此外,不同的年级要实行不同的教育管理措施。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