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及对策(2)
时间:2014-02-28 15:39
来源:发表吧
作者:贾喻杰
点击:
次
4、农村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素质低下一直是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中的重要方面,数据显示,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仅仅占到15%左右,而城市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占到城市总人口的80%以上。除了教育水平问题,农村劳动力所接受的专业技术培训也十分欠缺,因此,文化水平低下以及相关领域技术培训的匮乏使得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则导致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都滞留在了农村持续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只有那些少部分的接受过高等文化教育以及技术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除此之外,劳动者素质还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如果转移的劳动力是高素质群体,则会减少城市人口对于转移人口的抵触情绪,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好的适应城市工作生活,以降低管理成本。
三、增加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1、发展乡村经济,拓宽就业空间
首先,发展乡村经济一直都是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解决其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只有从源头解决了经济发展问题,才能更好的带动就业,解决农村劳动力供需矛盾。发展乡村经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乡镇政府应该合理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与分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推动乡村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乡村经济结构与劳动力分配更加合理。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建设,进行合理的农村区域规划,通过建设绿色农村来拉动需求,以带动就业,同时为劳动力提供更好的就业生活环境。第三,推动乡镇企业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继续完善集体经济,实现规模经济,带动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发展。
2、政策调整,缓解就业压力,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
宽松的政策环境对于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外出务工还是进入乡镇企业自主创业,都是基本的条件,因此,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结合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实时的社会环境推出不同的政策来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根据现实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例如在我国目前的二元城乡结构的背景之下,农村劳动力的农转非问题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应适当调整农转非政策,制定有利于农村户口城市化的政策,以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为重点,对于失去土地或者不拥有土地的农民,提高社保福利,减少劳动力对于集体经济的压力,同时引导优秀的外出务工人员回归乡镇企业创业,努力挖掘新农村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新方式,以改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环境。
3、推进制度创新,改进就业模式
目前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安置方式仍然主要以政府为主。因此,制度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经济制度创新,应该将劳动力就业安置方式向依靠市场方向引导,转变农村劳动力就业观念,使市场成为支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力量。首先,要实行社区股份制改革,本着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的原则,将集体资产落到个人,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同时对乡镇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加强完善乡镇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从而促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其次,完善就业机制、推进就业制度改革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例如,首先可以在用工制度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改变以往农村劳动力依靠组织找工作的依赖性,转为凭自身能力和努力竞争上岗的就业制度,使得农村劳动力能够更加自觉主动的提高自身素质。
4、将中小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结构以及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技术水平来看,大中型城市吸收农村劳动力的难度仍然存在。首先,国有企业的内部改革造成一部分的下岗无业人员,这部分人口主要集中于大中型城市,而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又会形成新增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已经为城市人口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农村劳动力相较城市人口,就更加难以就业。而在我国小城镇中,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且分布较广,国有企业数量较为少,因此若将小城镇发展和中小企业的振兴相结合,则可以极大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并不大,业务结构通常较为简单,因此对于劳动者素质要求不高,对其所需技能的培训也较为容易,因此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充分发展中小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为小城镇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城乡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是一种用来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产业,虽然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受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制约,但是仍然可以通过一些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商贸企业及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推行农资信用销售。面向农村居民生活需要,积极发展通讯、文化、餐饮、旅游、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服务产品类型,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和方便农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适应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居住方式变化,积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业。
6、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
(1)给予农村人口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一定的财政支持,增加教育资金投入,建立希望小学,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并给予过度贫困的家庭一定的生活补助、给予直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人群一定的教育补助。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会农村的新生劳动力一些直接实用的技能知识,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通过教育水平、技能水平的提高,来实现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2)要发挥乡村周边城镇、以及中心城市各大高校的影响作用,形成高校、职业教育学校的辐射作用,建立城乡之间的教育联系,将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人群直接引向这些教育机构,并且在学校中建立志愿者组织,下派到各个乡镇进行义务性的支教活动,派送教育资料等等,真正形成一条城乡教育链条,带动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3)在技能方面,对于那部分想要直接掌握实用技能的劳动群体,设立劳动技能培训机构,并形成城乡劳动力市场体系一体化,每年直接向城市输送专业技能人才,并给予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不仅可以直接向城市提供一些用人单位所需的技能对口的专业性人才,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相比于高等教育投资大大的减少了财政支出的压力。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