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及对策
时间:2014-02-28 15:39
来源:发表吧
作者:贾喻杰
点击:
次
【摘要】本文从经济、政策、中小企业发展、教育等因素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发展乡村经济,拓宽就业空间;政策调整,缓解就业压力,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推进制度创新,改进就业模式;将中小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城乡第三产业;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就业;影响因素;对策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力度的加大、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民思想的改变,现代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改善。然而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拉大,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困难。具体来讲,我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现状如下:
1、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现状
(1)年龄结构。我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以20-50岁青壮年为主,比例可占到总量的70%。另外,50岁以上的占到五分之一,而20岁以下的劳动人口仅仅占到3%。因此可知,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较合理,可以说在我国农村存在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教育结构。农村教育结构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质量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在我国约有60%的农村劳动力中为初中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的约占到30%,而高中、大学及以上的仅仅占到不足10%。这组数据充分表明,相比于城市,农村劳动力仍然以小学初中文化为主,教育结构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3)就业分布结构。分析农村主要劳动力的就业走向,可以看出,主要停留在所在村的周边县城工作的农民占到农村总劳动力的60%,而能走出外市打工就业的农民仅仅占到40%。其中,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主要流向广东等一些较发达、且就业岗位充足的地区。(4)就业方向结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向的发展正在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从事农业与非农业的农民比例约为3:7,其中,在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中,主要以建筑行业、制造业以及批发零售业为主,各自约占到40%、20%和30%。
2、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呈现的形势
分析以上的数据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呈现的形势主要可以概括为:
(1)劳动力数量巨大。相比与城市人口数量,农村人口数的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劳动力产生,但由于农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导致教育水平跟不上,因此有很大一部分的劳动力无法向城市转移。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在下降。这样一来,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就被闲置,成为剩余劳动力,长此以往,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和转移就更加成为难题。(2)每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涌入,也给城市的就业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巨大,导致城市对新劳动力的接受程度下降,从而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3)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较为低下,其文化程度、劳动技能、整体素质、就业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相比于城市劳动力差距都很大,而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方向。(4)户籍政策所带来的问题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差。二元城乡结构使得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无法享受到相同的福利待遇,因此大多数农民工缺乏长期居于城市就业的信心,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也同样不健全,因此土地便成了农民的唯一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险。于是便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较大。数据显示在同一企业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农民工数量仅占到总数量的40%。
二、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因素分析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中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都是影响就业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虽然有一些新兴工厂的建立能够吸纳一些农民工就业人群,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布局不合理,导致这部分人群就业的不稳定性,造成了再一次的失业出现。另外,土地的分配使用和管理体系都不够完善,造成在农村的农业、非农业的就业环境都不够理想、不够稳定,因此就业问题也得不到长久改善。
另外,经济因素对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还体现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之上,在经济发展情况不同的地区,农民进城打工的促成因素以及其从事的行业都存在着巨大差别。例如,在我国相对发达的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所拥有的可经营土地面积的减少以及其对于土地的依赖性有所下降,并且进城之后所从事的行业领域为较复杂的体力劳动;而在我国的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民进城就业的促成因素则主要是由于家庭成员过多造成家庭人均收入过低、家庭剩余劳动力过多以及教育医疗等因素的制约,而其进城之后从从事的工作也集中为较为简单的劳动,并且依然在收入方面没有大的改善。
2、政策因素
在二元城乡结构的背景之下,我国正在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这样的政策环境给农村劳动力就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量每年都在以庞大的数字在增加,而城市化的进程却脚步缓慢,因此农村户口和非农户口之间的转换仍然是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巨大屏障。
封闭的地方政策是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最大屏障。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和地方差距已经越来越明显,京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高新科技的快速进步带动了这些地区的高端就业岗位的人才缺失,而这些地区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针对地段就业岗位的政策,如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限制、农民工从事行业领域的限制等。
3、中小型企业发展
中小型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强,尽管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并且其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小型企业的自身特点恰恰是其发展过程中的缺陷。由于其数量众多、分布广的特点,造成中小企业较为分散,并且由于不同地区差异性的存在,加之地方政府不同的管理特点,造成中小型企业形成了地区分布分散、发展模式分散的特点,因此很难形成规模经济。在这样的形势下,大量中小企业就将被淘汰,进而产生更多的失业,这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又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在大力扶持发展中小型企业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内外部环境存在的威胁因素,只有解决了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小企业才能成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