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沥青路面水损坏成因分析及养护对策研究(2)
时间:2014-02-26 14:37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杨国林
点击:
次
三、空隙率的诱因
为了彻底找到水害产生的根本原因。从郝培文教授等人提出的沥青上浮理论中得到启迪,根据行车时产生的真空负压与行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理论,我们大胆地提出:在高速行车时,开口空隙产生的真空负压将一系列空隙击穿,路面产生大量的贯穿型空隙,导致水从空隙中渗入,从而导致水破坏。为了准确地找到渗水原因,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
在一般情况下,超车道(1道)车辆主要是小型车,速度都在100km/h以上;行车道(2道)主要是高速车辆,也有少数重车行驶,速度在80~100km/h之间;慢车道(3道)主要是低速大型货车,速度一般低于80km/h。因此,超车道的沥青路面所承受的真空负压最大,最有可能产生贯穿型空隙,使雨水进入到沥青路面下方。而慢车道(3道)承受的压强最大,基层和沥青面层的空隙很快被压密,路面容易产生疲劳下沉破坏。但巨大的压强使路面空隙变小,水分很难通过沥青路面空隙自然挥发,产生水分滞留现象,又由于慢车道在重车作用下有下沉现象,破坏了设计横坡坡度,使滞留水很难通过水泥混凝土路肩下方排除,因此容易造成沥青路面水破坏(详见下图)。
(图2路面水损坏过程示意图)
降雨量选用年降雨量为指标,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区域,新疆处于第4区,属于干旱少雨区,由于新疆昼夜温差非常大,沥青粘结的剪应力容易破坏,增大了沥青料之间的空隙,导致雨水容易渗入路面层,从而引起路面部分不同程度的损坏。下表1为降雨量分布区:
(表1区域划分以30年年平均降雨量为指标)
为验证我们的上述观点,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分车道取样,进行旧沥青路面空隙率、沥青含量和渗水试验。由于旧路面试件的混合料缺乏材料密度及配合比,沥青混合料密度是按日本道路公团《沥青铺装试验法》(即真空法)求得最大密度[2],其余均按我国的试验规程进行。试验成果见下表。
(表2旧沥青路面试验结果汇总表)
试验结果表明,超车道空隙率较大,水很容易进入到混合料内部,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横坡流入慢车道,而慢车道基本不渗水,但沥青含量已经相当低了。存在于慢车道沥青层与基层之间的水分又不会自由流动,以毛细水的状态存在,在强大的荷载作用下,产生巨大的毛细管压力,成为动力水,导致了沥青路面混合料水破坏。这也就是为什么慢车道经常破损、修复量较大的原因。
二、早期养护对策
1.转变养护观念
找到了路面水损坏原因,就使在制定养护方案时更有针对性。转变养护观念,一改过去"哪里出问题修哪里"的被动养护思想,从而变被动养护为主动养护,在路面病害出现初期进行有针对的、适当的预防养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使水损害之类的病害发展速度降到最低,确保路面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在平时的巡查和每季度路面养护质量调查中,由于渗水系数和空隙率不参与进行路面养护指数PQI的评定[3],若按车道评定养护指数的话,超车道每km仅有3~5条横向裂缝,其路面养护指数PQI可达到99分以上,而行车道和慢车道近些年来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路面修补。目前还比较完好的超车道往往被人们忽视,而水则是由比较完好的超车道进入的事实确实存在。因此,在养护过程中不仅要及时修复行车道和慢车道的病害,而且要注意超车道的渗水,治水是养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是养护观念的转变。
2.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择
在选择预防性养护措施的过程中,我们进行过多种试验,例如:刮油法、雾封法、薄层表处、沥再生、微表处、SAM[4]等等,但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必须要达到经济、快捷,更要具备以下条件:
2.1路面封水效果好。
2.2具有一定填充性和强度。能够填充部分路面空隙,防止短期内再次被真空负压击穿;
2.3厚度薄。因为只处理超车道,必须使行车有一定安全性;
2.4施工工艺成熟。成熟的工艺使管理者在试验前可做到胸有成竹,施工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
2.5施工工期短。施工周期越短,行车干扰越小,社会效益好。
2.6要有一定糙度,以提高路面抗滑性能。
综合以上要求,我们最后选择了微表处技术。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目前已大面积推广使用。微表处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技术要领已在有关刊物上介绍过,这里不再熬述。我们在铺筑微表处的部分路段超车道选为试验路段。通过雨季及雪融水季节的考验,本次试验取得了一定效益,试验路近几年公路养护指数比较见下表。
(表3公路养护质量指数对比表)
(注:由于对公路养护指数进行考评的新规范《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从2008年2月1日开始实施,较原《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试行)》增加了修补面积扣分,因而导致2008年PQI年有大幅下滑。)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