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开放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4-02-20 14:17
来源:发表吧
作者:方光华
点击:
次
摘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开放课程正在推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塑与发展。西北大学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与特色,探索了"开放课程与通识课程相融通,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通,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通"的开放课程建设思路。今后应当通过发挥高校主体作用、为教师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等措施保证开放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开放课程;教育模式;精品课程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课程是本科教育的核心,是开展人才培养的主要抓手。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以课程教学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大学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因此,"重视本科教育,首先要重视本科课程的建设,以课程改革带动教育创新"。[1]近年来,风靡全球的大学开放课程教育浪潮带来了国内课程改革的新契机,开放课程背景下的大学课程建设也变得任重而道远。
一、开放课程推动大学教学的重塑与发展
1.开放课程冲击现有高等教育模式
自信息技术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后,它已在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如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数字化教学等,进一步扩大了教育资源的开放程度与普及效应。经过近十余年来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然在国内高等教育界掀起了教育变革的狂潮,典型实例就是"慕课"的冲击。"慕课"是从英文MOOCs音译过来的,学界冠之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其始于2011年秋天,发端于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时称这一事件为"慕课元年"。慕课现象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出现,对大学已有教育体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与挑战,主要体现在对教学价值取向的影响和教学模式的冲击、对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等被动教学方式的挑战、对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的撼动、对高校人才交流与竞争的刺激更为频繁激烈以及对推动大学加快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更为迫切等方面[2]。面对慕课的出现,有学者指出:"慕课带来的变化和冲击会越来越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
2.开放课程引导和推动高等教育重塑
课堂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现阶段,国内教育基本上仍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照本宣科、满堂灌式的时代。纵观国内教育,往往是教师主动地教,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机制下,知识传授效果欠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更无从谈及。由国外优质课程资源整合而成的"慕课",对国内高等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整装待发的良好时机。在很多教育研究者看来,这是继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领域最大的革新与改革,代表着未来教育的方向。一定程度上,"慕课"将重构教育发展的蓝图。从更为广域的视角出发,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放课程建设正引领和推动着高等教育的重塑,并必将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学术课题研究、教学资源配置、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产生剧烈的变革。
3.开放课程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
开放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现实选择。开放课程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兴趣选择。从国内开放课程建设模式来看,一方面,开放共享的课程资源打破了以往空间和时间上的壁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为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开放课程,基本上集中了国内各高校最为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不同类型高校实现教学资源的"找差补平"提供平台,提高教学效果。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开放课程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其最终目的和效用都是提高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综合性大学开放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索
自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启动后,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也相继开展了相关工作,从硬件建设、软件开发、课程规划、视频制作等诸多方面进行建设和推进。西北大学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与特色,通过实施"开放课程与通识课程相融通,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通,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通"的建设思路,在开放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学校共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考古重大发现选讲"、"化石趣谈"、"数据结构"、"史前考古学"、"政治经济学"等六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1.探索彰显综合性大学特色的开放课程体系
相对于单一学科类大学,综合性大学能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西北大学是地处西部的综合性大学,现有84个本科专业,目前已形成以人文社会科学和理学为主、以工科为辅的学科专业体系,多样的学科门类促进了学校课程建设的多样化。在"十一五""质量工程"项目实施期间,学校建设了1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为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地方高校,在技术支持和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学校立足实际,集中力量建设能够凸显学校特色的精品开放课程。目前,我校有7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13个国家特色专业,涵盖了历史、经济、文学、化学、物理、地质和生物等学科,其中不乏一些特色突出,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专业。如史学、文学等学科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陕西周秦汉唐文化的发掘整理,在"中国思想史"、"周秦汉唐文明"、"唐代文学"等方面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地质学在秦岭造山带形成和演化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雄厚的专业基础,深受国内外学界的关注;经济学科紧密联系西部大开发与经济学专业教育,积极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西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研究方面建言献策,得到了地方与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考古与文化遗产学科积极探索西部文化与中国文明起源的关系以及丝绸之路的文明交往,形成了学校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的重要特色[3]。学校立足于自身优势,重点培育彰显西大特色、能够给学生传授特色化知识的课程,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真正能反映学校实力的课程上,培育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