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文化与高校德育(2)
时间:2014-02-19 16:15
来源:发表吧
作者:张小波
点击:
次
第三,市场经济和功利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我国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导致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人们的核心价值观念也在变化。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遵守的一些道德准则被打破,而新的准则还未确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物质成为推动社会的主要力量。受到商品经济大潮和功利思想的影响,人们现在做事都讲求利益,要求回报。这种思想严重混淆了大学生的是非、善恶观,对高校的德育是极大的挑战。
三、高校开展孝道教育的重大意义
传统孝文化内涵丰富,对个人的修身养性、人格塑造和为人处世都有不可低估之作用。在高校德育中开展传统孝文化教育意义非常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文化认同,热爱祖国。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人才资源,其思想道德状况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大学生爱国,中国人讲叶落归根,这其实不是对家乡的物质认同,而是文化认同。孝是中国文化的根,没有对孝文化的认同,怎么有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自然就更谈不上爱国了。所以,古人认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怎么会忠于国家呢?只有孝于亲,才能忠于国。
第二,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传统孝文化首先要求子女要珍爱生命,善待自己,然后才能更好地敬养父母。当今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要求也是要大学生珍惜生命,善待自己。由于各种原因,当今大学生的自杀意念高达百分之十以上。[8]近几年,高校学生自杀事件更是呈上升趋势。所以在高校中把孝道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让每个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可以使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和挑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避免校园悲剧发生。
第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情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情深义重,做子女的永难忘怀。因此,孝敬父母,报答父母成为人们年最基本的道德情感与准则。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孝亲教育,弘扬传统孝文化,有利于培养其感恩情怀,使得他们理解长辈,懂得尊重和照顾长辈,这对减少现代家庭人情冷漠问题,建立"父慈子爱"的和睦家庭意义重大。同时,从孝的内涵出发教育大学生,能够使他们心存感激,心怀感恩。这样,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就能宽以待人,友爱同学;以后参加工作,勤勉尽责,努力积极,实现理想,报答社会。
第四,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老风尚。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我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11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9]而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可见,赡养照顾老人,尊重关心老人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中华传统孝文化的主要内容简而言之就是要求人们要尊老、敬老、养老、送老。在大学生中进行传统孝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使他们敬养自己的父母,而且推己及人,还可以使他们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境界,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助老风尚。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道德进步,和谐有序。
四、高校开展孝道教育的主要途径
传统孝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开展传统孝道教育时要有所扬弃,注重融入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着重进行感恩与爱国教育。
孝道教育要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教师要把传统孝文化的主要内涵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中。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教师在讲授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章节中的"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敬老爱幼"、"爱心奉献"等内容时,要把传统孝文化的内涵阐述清楚,积极引导学生弘扬传统孝道观。同时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典型事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明白传统孝道观的现实意义,从而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
孝道教育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传统文化讲求知行合一。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应充分利用其特殊的教育环境,坚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如感恩方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孝心、爱心的形成。比如,学校要充分利用"重阳节"、"清明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强化大学生的亲情意识和敬老观念。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实践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一封家书"、"我的学期账单"、"我为父母做了些什么"等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的艰辛,通过努力学习回报父母。
高校引导学生弘扬传统孝文化还应该注意在校园中培养"孝"的氛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传统美德的魅力。学校应该对校园中涌现的孝行典型建立一套完整的奖励机制,不仅对学生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大力宣传,给予奖励,而且应该对教师中的典型事例进行表彰,达到孝行彰显,孝义广播之目的。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道德状况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我国古训亦云:"士有百行,以德为先。"而"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对大学生进行传统孝道观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觉悟,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康殷.文字源流浅说[M].北京:荣宝斋,1979:39.
[2]胡平生,陈美兰译注.孝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7:221,254,221.
[3][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大戴礼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3:82,85,83.
[4][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龚抗云整理,王文锦审定.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551.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