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传统孝文化与高校德育

时间:2014-02-19 16:15 来源:发表吧 作者:张小波 点击:
  摘要: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传统美德失范的现象,孝道观念在部分大学生中缺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我国跨入老龄化社会之际,在高校学生的德育中引入传统孝文化,对提高学生修养,继承优良民族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关键词:孝文化大学生德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伦理的民族。"孝"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范畴,是一切传统道德的核心,是传统社会人生的基本价值准则。中国孝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中国传统社会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由于社会历史原因,传统孝道观念在人们的心中逐步弱化。特别是近些年,受社会市场经济大潮和功利思想的影响,以及家庭、学校孝道教育的缺失,"善事父母、友于兄弟"等传统伦理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已难觅其踪。这对高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加强传统孝道观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人身修养,促进其身心健康,而且能够弘扬优良民族传统,培育时代精神,意义重大。
  一、传统孝文化的主要内涵
  汉字中"孝"为会意字,《说文解字》曰:"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象'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侍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1]传统孝文化随着中华文明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中国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孝最早可见于《尚书》,在《论语》中孝被认为是仁之本,而在《孝经》中,孝被称为德之本,被推崇成为最高的伦理范畴,孝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具体。
  第一,珍爱生命,孝敬父母。《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2]《大戴礼记·曾子大孝》曰:"身者,亲之遗体也。行亲之遗体,敢不敬乎?"[3]"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之不敢忘也。"[3]这些论断告诉我们,子女的身体和生命都是父母赋予的,是父母生命在世间的延续,所以我们不能随便损伤自己的身体,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这是孝敬父母的基本前提。
  第二,反哺报恩,敬养父母。《礼记正义·祭义》曰:"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其亲,不敢弗尽也。"[4]《诗经·小雅·蓼莪》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5]反哺之情和报恩之意在这些论断中充分流露,感人肺腑。它既是一种生命根源意识的体现,又是人类源于动物而又超越动物性的关系与情感一种表征。父母不仅给予了子女身体和生命,而且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付出了最无私、最忘我、最精细的爱。因此,子女要知恩图报,孝顺父母,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父母全面的赡养和满足。首先就物质层面而言,子女要从吃穿住行到生老病死对父母照顾周到,无微不至。《孝经·纪孝行》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言,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2]其次从精神层面而言,子女侍奉父母要心怀崇敬,和颜悦色,使父母从精神上得到安慰。《论语·为政》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6]《孟子·万章章句上》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7]《大戴礼记·曾子大孝》曰:"民之本教曰孝,其行之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久为难;久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殁,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也。"[3]
  第三,尊亲承志,建功立业。尊敬父母,要做到顺从无违;同时要认同和继承父母的精神志业,建功立业。《论语·为政》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6]《论语·里仁》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6]《论语·学而》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6]《孝经·开宗明义章》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2]从这些论断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孝道观不仅强调尊亲无违,持家守业,而且要求进一步创造事业,成就功业。
  二、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是在我国独子化、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因而其价值观念、自我意识和行为方式都有其显著的特征。他们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孝文化虽然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解,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孝道观念淡薄,主要表现为:敬老意识薄弱,对长辈的行为观念不能理解和尊重;不懂得照顾和尊重父母,多数大学生把父母照顾自己看成天经地义之事,考虑问题只顾自身感受;不能满足父母的成长期望,部分大学生入校后贪图享乐,互相攀比,荒废学业;忽视对父母的精神慰藉,一些学生入校后感觉终于从父母的唠叨中解脱了,很少与父母联系交流,往往只有在缺钱时才会想起父母。
  当代大学生孝道观缺失的原因较复杂,既有社会历史原因,又有家庭和学校教育失衡的因素。
  第一,近代以来,传统孝文化的不断边缘化。从历史看,在我国古代,始终把"孝道"作为德育之核心,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孝道文化的社会作用。人们从生到死,时时刻刻都在接受孝道教育,并把遵守孝道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但是,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之后,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日衰。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党内"左"的思想盛行,不断地"批孔"、"破四旧",传统孝道观自然被批判,孝文化被从学校教育中剔除,不断边缘化。
  第二,家庭教育失衡,学校教育缺失,孝道教育失位。从家庭角度看,由于受社会生存压力等因素影响,加之目前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因而家庭教育多存在严重失衡现象。家长对孩子期望通常较高,要求孩子学习好就行,道德教育往往被无意识地无视。加之中国家庭的4-2-1模式,四个老人照顾一个孩子,往往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使得部分孩子认为长辈照顾自己是天经地义之事,孝道意识淡薄。另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的家长本身不注意自己对待长辈的言行,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影响。
  从学校角度看,目前,中国学校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贻害,传统孝文化的教育比较缺失。而高校德育中受功利思想影响,德育被涂上功利主义的色彩,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完全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忽视学生的身心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对孝文化的知识传播比较欠缺,导致大学生对孝的理解流于表面。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