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浅析生物学课程改革与多种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4-02-18 16:07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杨英献 点击:
  【摘要】基础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多种能力。"创新教学"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改革;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与过去的课程行为系统结构相比,新的课程行为系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通过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自己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生物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学上的创新随之应运而生。
  1.重视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而它们的发现和确立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观察和实验,让学习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积累感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把观察和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可安排三种形式:①在学习新知之前,先实地观察,从而积累感性知识,引入课题情境。②在学习某一知识后进行观察和实验。由于学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学习后再进行观察和实验,可以使得对所学的知识更深刻。③在学习新知的某些环节时,观察实际,总结出生物体的一些结构、概念和规律。
  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过程中,不论是哪种形式,都应强调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目的,做到有计划、有准备。2、要细心观察和实验,认真思考;3、过后要加以总结分析,填写好实验报告册。
  总之,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取得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可以发现事物的本来面貌与实质,能加强同社会生活及自然环境的联系,开拓视野,有助于尽快掌握知识,可以激发求知欲,发展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注重对比,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对比是把两类或几类对象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对象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逻辑方法,是常用的思维形式。在生物学学科中采用对比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时,首先通过图形的比较,然后再通过基本结构的比较来获得二者的区别,从而加深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总之,通过对比,可以培养学生异中求同,同中辨异,不断对比,定会使学生有所发现,获取新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3.注重知识的提炼,培养概括能力
  提炼是从大量的实验事实,教材资料中提出科学的观点、思维方式等。根据生物学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提炼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提取知识点,学习"生物进化历程"后能够概括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二是:体会科学方法。例如学习"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这个探究后,认识到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但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三是要学习知识应用方法:例如学习"植物的生殖"后,认识到植物的无性生殖常用的方法是扦插和嫁接。在进行无性生殖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扦插所需要的条件有: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扦插枝条15~20厘米等,同时让学生举出生产实践上常用无性繁殖的农作物。如马铃薯用块茎繁殖、红薯用茎繁殖、空心菜用茎繁殖等等,学生们激烈地回答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的应用。总之,不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提炼,可使学生对教材知识化厚为薄,以少胜多,能举一反三,能科学地思维,具有较高的概括能力。
  4.通过体验,提高操作技能能力和应用能力
  江泽民同志曾说:"要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物种方面的调查。根据取样告诉学生们如何查阅名称、分类,使其在调查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讲到嫁接的内容时,则要求学生自带小刀、树枝到课堂上,自己动手学习嫁接技能;上标本制作内容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植物标本,昆虫标本,并对其制作作品进行评比。从实践活动中去掌握技能,提高操作技能能力和应用能力。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